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编号 | 00610951 | 开课单位 | 人文学院科技与社会研究所 | |||||
课程名称 | 中文名称 | 自然与文化(1):诗、画与炼丹 | ||||||
英文名称 | Nature and Culture(1):the poem、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and alchemy | |||||||
教学目的与重点 | 1、 了解中国传统山水田园诗歌、山水绘画与炼丹术的基本情况,了解中国知识精英的传统自然观;在现代化境况中增强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热爱;
2、 通过研讨与文献研读,增强大学本科阶段提前进入科研的能力; 3、 通过研讨,提高合作、交流和协同能力,建立多学科交流和友谊窗口。 |
|||||||
课程负责人 | 吴彤 | |||||||
课程类型 | □文化素质课 □公共基础课 □学科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 □专业课 √□新生研讨课 |
|||||||
教学方式 | □讲授为主 □实验/实践为主 √□专题讨论为主
□案例教学为主 □自学为主 □其它 |
|||||||
授课语言 | √□中文 □ 中文+英文(英文授课>50%)
□英文 □其他外语 |
|||||||
学分学时 | 学分 | 1 | 总学时 | 16 | ||||
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标准 | 1, 参与研究情况(如思索,文献调研,报告的质量),占总成绩的30%;
2, 积极发言、参与小组合作和参与讨论情况,占20%; 3, 课程(组合作)论文:5000字以上,规范性、研究深入程度基本达到期刊发表水平。占50%。 |
|||||||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 中文 | 外文 | ||||||
教材 | 自然与文化讲义材料(共三部分) | |||||||
主要参考书 | (见附件) | (见附件) | ||||||
先修要求、适用院系及专业 | 1, 要求选课同学有一定的兴趣和相应学科基础。
2, 要求感兴趣的同学选择相应主题,按照主题组成一定的研究小组,做文献调研,和相应的主题发言;进行合作性研究; 3, 主题发言必须建立在研究基础上,不能仅仅是一种感想; 4, 在主题发言基础上进行讨论。 |
|||||||
二、课程内容简介(200-400字,双语教学课程须同时提供中英文内容简介)
本课程力图通过三个问题(文人与炼丹术;诗歌中的自然;绘画中的自然和规律)的研讨,在中国古代文本——术数、诗歌和绘画——的发展中寻找自然与文化的关系,寻找这样一个问题的解:中国古代社会文人如何看待自然界的?比较西方,中国古代文人与西方文人对待自然的方式有何不同和共同? |
三、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可列多级标题,如设有实验,还须注明各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及实验内容)
课程讨论主题:
1, 导言:自然与文化——研究的意义(吴彤:主题发言) 2, 诗词中的自然:中国古代文人是如何对待自然和文化; 3, 绘画中的自然:诗意与写实; 4, 炼丹术:中国古代文人的态度; 5, 程式与写意 6, 术数:为什么非理性的巫术与理性的术数在中国古代杂糅在一起? a) 术数分类:理性术数和非理性术数含义 b) 为什么从事理性活动的智者会同时从事非理性术数活动? c) 制度对待非理性术数的态度和做法 课程进程: 1, 第一次课程:导言引入(吴彤);主题分配,组成研究小组(同学); 2, 第二-三次课程:各小组报告研究进度,提问和质疑; 3, 第三-四次课程:主题-“诗词中的自然:中国和西方如何对待自然和文化”研讨(1) 4, 第五次课程:主题-“绘画中的自然:中国和西方如何对待自然和文化”研讨(1) 5, 第六次课程:主题-“绘画中的自然:诗意与写实”研讨(2) 6, 第七次课程:主题-“炼丹中的自然:术数实践”研讨(1) 7, 第八次课程:主题-“炼丹中的自然:文人与炼丹术”研讨(2),暨课程总结。 |
主要参考书:
- [德]顾彬:《中国文人的自然观》,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
- 章启群:《论魏晋自然观——中国艺术自觉的哲学考察》,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 陶阳、钟秀:《中国创世神话》,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
- 清.张玉轂选编/萧之译:《古诗三百首》,北京:京华出版社,2003年;
- 清.蘅塘退士选编/吴兆基译:《唐诗三百首》,北京:京华出版社,2002年;
- 清.上疆村民选编/吴兆基译:《宋词三百首》,北京:京华出版社,2002年;
- 李白:《李白诗全译》/詹福瑞、刘崇德、葛景春等译,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
- 杜甫:《杜甫全集》(高仁标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
- 白居易:《白居易集》(喻岳衡点校),长沙:岳麓书社,1992年;
- 苏轼:《苏东坡全集》(上、下),北京:中国书店,1986年;
- 陶渊明:《陶渊明集》(逯钦立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
- 谢灵运:《谢灵运集》,长沙:岳麓书社,1999年;
- 赵匡华:《中国炼丹术》,香港:中华书局,1989年;
- 李零:《中国方术考(修订本)》,北京:东方出版社,2001年;
- 李零主编:《中国方术概观》(服食卷),人民中国出版社,1993年;
- 北京爱博赛软件开发有限公司出品:《中国名画珍藏》,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2001年;
- 黑格尔等62人著,何兆武、柳卸林主编:《中国印象》(上、下),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 [日本]冈元凤撰辑,王承略点校、解说:《毛诗品物图考》,山东画报出版社,2002年;
- 马昌仪著:《古本山海经图说》,山东画报出版社,2001年;
- [法]罗斑:《希腊思想和科学精神的起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 葛兆光:《七世纪前中国的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年;
- 李安宅编译:《巫术与语言》(影印本),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年;
- 何丙郁/何丙彪:《中国科技史概论》,香港:中华书局,1983年;
- 邓乔彬:《中国绘画思想史》,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年;
- 徐书城:《中国绘画艺术史》,北京:中国美术出版社,2001年;
- 甄巍:《油画与水墨:中西绘画艺术比较》,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年;
- 吕澍:《溪山清远——两宋时期山水画的历史与趣味转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 [美]方闻著/李维琨译:《心印——中国书画风格与结构分析研究》,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