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7日系学术例会第202期预告:王海星“水景,蜂船和迁徙养蜂:西方养蜂实践在中国的本土化(1912—1937)”和刘天然“伪满洲国大陆科学院的创建与初期运行(1935—1936)”

2025年5月7日系学术例会第202期预告:王海星“水景,蜂船和迁徙养蜂:西方养蜂实践在中国的本土化(1912—1937)”和刘天然“伪满洲国大陆科学院的创建与初期运行(1935—1936)”已关闭评论72

5月7日(周三)9:00在人文楼B206召开科学史系第202期系学术例会。报告人为英国伯明翰大学历史系博士候选人、南方科技大学人文中心联培博士生王海星同学和科学史系20级博士生刘天然同学,报告内容如下:

 

报告人:王海星

题目:水景,蜂船和迁徙养蜂:西方养蜂实践在中国的本土化(1912—1937)

简介:20世纪初,以使用活框蜂箱为特征的西方科学养蜂法以及意大利蜂种(Apis mellifera L.)由民间力量传入中国,拉开了中国现代养蜂业的序幕。然而中国的养蜂现代化绝不是直接挪用外国技术,而是经过了本土自然环境以及人类与非人类之间物质性实践的改造。本次汇报将以民国时期无锡一位著名实业家华绎之(1893—1956)的养蜂经历为例。1918年,华氏通过发明“蜂船”,将江南地区的水景和蜜源植物的时空分布有效地融入了他的迁徙养蜂实践中,由此他不仅生产出新的知识和实践,也加速了中国养蜂业的工业化进程。本研究讨论自然环境以及养蜂的物质性(包括蜂箱的结构,运输工具,蜜蜂的身体)如何共同塑造了中国现代养蜂实践。通过科学史和环境史之间的“异花授粉”,本研究试图加入最近兴起但仍有待探究的史学议题——一方面,强调在二十世纪中国科技史研究中加入环境维度的考察。另一方面,从人们如何利用技术与动物互动,转向关注技术力量、人类力量和非人类力量如何共同塑造历史。

 

报告人:刘天然

题目:伪满洲国大陆科学院的创建与初期运行(1935—1936)

简介:大陆科学院是20世纪30年代日本在满洲建立的一所带有强殖民属性的科学研究机构,同时也是伪满洲国的最高科学统制机关。本研究从殖民主义视角审视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史,聚焦于伪满洲国大陆科学院的筹建与运行,探索其在日本侵略扩张及满洲经营中的角色与影响。本研究也响应国际学界对殖民科学史的关注,通过比较分析,探讨东亚殖民科学与欧美之间的不同特征及其原因。本研究希望通过深入挖掘伪满洲国大陆科学院的历史,提供一个视角来理解科学、殖民和地区发展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共同塑造了现代世界。

weinxin
我的微信
关注科学史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5年4月28日 17:38:25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dhs.tsinghua.edu.cn/?p=13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