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程安排
上午场9:30—11:30
刘骁(清华大学)
报告:
张改珍(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竺可桢先生相关气象史料研究体会》
李蓓蓓(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气象观测发展历程研究》
王皓(上海大学)(线上):《徐家汇观象台与近代中国的风潮预报制度》
刘洪君(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气象、天象,还是地象?16-17世纪中西学者气象知识史料的异同》
午休、午餐
下午场13:00—15:00
张改珍(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
报告:
刘骁(清华大学):《从章淹手稿中探究我国长江流域暴雨研究》
孙兆彬(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先秦至民国时期气候变化对传染病暴发的影响》
夏浥尘、杨凯(江苏科技大学):《日本气象学开拓者:冈田武松及其“冈田法则”研究》
张瑞、杨凯(江苏科技大学):《旧日本气象事业的军事化转型:以1874年到1945年颁布的法令为中心》
中场休息10分钟
下午场15:10—17:10
刘骁(清华大学)
报告:
刘炳涛(上海师范大学):《19世纪西太平洋地区的气象观测网络与服务》
孙萌萌(中国科学院大学):《从档案到口述:世界气象组织(WMO)史料体系的构建与科学史价值》
Erling Agoey(奥斯陆大学)(线上):《“气候不同,风土随之”:中国各地方志气候思想史的资料》
会议结束

我的微信
关注科学史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