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和哲学系教师参加第五届全国科技史学科点联席会议

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和哲学系教师参加第五届全国科技史学科点联席会议已关闭评论1,853

2024年6月1日,“第五届全国科技史学科点联席会议”在天津师范大学举行,会议由全国高校科学技术史学科点联席会秘书处(北京大学科学技术与医学史系)主办,天津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承办,主题为“教育强国背景下科学技术史人才培养与科学教育”。此次会议旨在促进中国科技史学科在“十四五”期间高质量发展,加深成员单位间教学、科研及其发展经验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创建世界一流科学技术史学科。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副系主任蒋澈副教授与沈宇斌副教授、科学史系办公室张恩硕老师、哲学系博士后严弼宸老师(代表吴国盛教授)出席了本次会议。

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和哲学系教师参加第五届全国科技史学科点联席会议

严弼宸博士作为吴国盛教授项目团队的骨干成员,在会议上作了题为“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背景下师范院校科学史课程建设”的报告,介绍了同名项目的相关情况。

严弼宸首先介绍了师范院校科学史课程建设的背景和意义。2023年2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切实推进科教融汇,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为深入学习领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教育部等十八部门于2023年5月17日提出了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意见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主动对接引领中小学科学教育,并首次明确提出鼓励本科阶段开设《科学技术史》选修课。

科学史与科学教育有着天然的内在关联。作为独立学科的科学史自20世纪诞生之初,就承担着促进整全理解科学形象,在科学与人文之间架设桥梁,推进科学教育和通识教育的功能。目前我国科学史教育和相关课程建设总体水平依然较弱,尤其在中小学科学教育中仍付之阙如。制约科学史课程内容有效融入中小学科学教育的主要因素,在于科学史课程的师资力量极度薄弱。因而,充分依托和利用国内相关领域一流高校在科学史教学研究方面的现有资源,为中小学科学史类课程建设培养具有合格能力的教师,是当前有效推进科学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途径。

接着严弼宸介绍了“师范院校科学史课程建设”项目的总体目标和各项工作原则。该项目依托教育部于2022年2月启动的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拟以计划涵盖的三类72所师范院校的师范类专业为主要对象,旨在为建设成熟完善的科学史类师范教育课程体系提出可行方案。这一项目将以提升中小学生科学素养为服务导向;以培养具有科学史学科意识与能力,兼备良好科学精神、交叉开阔视野和人文通识素养的科学史授课教师为首要目标;以建设具有切实可行指导意义的教学指南和内容丰富翔实的课程资料库为最终成果,并为构建能够长期运行的《科学史》课程共建平台创造条件。

最后,严弼宸汇报了该项目的工作计划及当前进展,并呼吁与会各科技史学科点以及师范院校代表共同参与,为促进科技史学科更好引领和融入科学教育出谋划策。

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和哲学系教师参加第五届全国科技史学科点联席会议

在圆桌议题讨论阶段,老师们与与会代表就科学技术史学科核心课程与科研能力的培养、大学本科科学技术史通识课程的建设与教学、科学技术史课题申报、科学技术史青年人才的成长、科技史与科学教育领域的联结与融合、二级学科“科技遗产与数字人文”建设、师范院校科技史学科赋能教师教育发展等议题做了深入的交流探讨。

 

撰稿:张恩硕、严弼宸

审核:蒋澈、沈宇斌

weinxin
我的微信
关注科学史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4年6月5日 15:33:16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dhs.tsinghua.edu.cn/?p=11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