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盛教授著作《由史入思》出版

吴国盛教授著作《由史入思》出版已关闭评论2,691

吴国盛教授著作《由史入思》出版

吴国盛教授的文集《由史入思——从科学思想史到现象学科技哲学》2018年4月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460千字,定价110元。

目录

由史入思(代序)

 

第一篇 科学思想史

科学与人文

  1.       人文与人文精神
  2.       科学作为希腊-欧洲人的人文理想:自由的学问
  3.       近代西方的人文传统:人文主义与人道主义
  4.       近代西方的科学概念:笛卡尔形象与培根形象
  5.       近代科学与人文的双重关系:分裂与合流
  6.       弘扬科学精神:两种思路

科学精神的起源

  1.       何谓科学精神
  2.       理性思维的本质是追求内在性
  3.       科学精神之源:自由的人性理想
  4.       理性科学的开始:自然的发明

自然的发现

  1.       自然初释
  2.       “自然”作为“本质”
  3.       “自然物”的划定
  4.       中国古代未做出“自然的发现”

希腊人的空间概念

  1.       概念上的准备
  2.       现代人的空间概念
  3.       不存在与space相对应的希腊语词汇
  4.       背景特征的缺如
  5.       宇宙论化而非几何化的空间
  6.       希腊人的空间哲学

自然哲学的复兴

  1.       “自然”概念考略
  2.       亚里士多德的自然学
  3.       转折时期
  4.       牛顿的自然哲学
  5.       德国自然哲学
  6.       自然概念的重建

论宇宙的有限无限

  1.       宇宙有限无限的二律背反
  2.       宇宙图景和空间观的演变
  3.       评有关争论

米利都自然哲学的宇宙论阐释

  1.       宇宙论与物理学
  2.       泰勒斯
  3.       阿那克西曼德
  4.       阿那克西米尼
  5.       原始宇宙论与现代宇宙学

是天球不是天体

  1.       一字之差
  2.       天球作为希腊数理天文学的基本假定

Equant译名刍议

  1.       什么是Equant
  2.       现有译法种种
  3.       点还是圆
  4.       等距还是匀速
  5.       结论

说中国古代有无科学

  1.       历史的回顾
  2.       说中国古代无科学
  3.       说中国古代有科学

博物学:传统中国的科学

  1.       概念界定
  2.       李约瑟范式及其局限
  3.       以博物学眼光重建中国科学史:天地农医

 

第二篇 现象学科学哲学

重建自然哲学

  1.       超越科学
  2.       诉诸历史

自然本体化之误

  1.       自然的本体化
  2.       自然本体化之误

第二种科学哲学

  1.       正统科学哲学及其两个教条
  2.       第二种科学哲学:科学存在论
  3.       超越科学
  4.       超越方法论
  5.       走向自然哲学

海德格尔与科学哲学

  1.       思想背景简述
  2.       现代科学与前现代科学的区别
  3.       现代科学所提供的物的经验
  4.       现代科学的技术本质

世界图景悖论

  1.       大全的悖论
  2.       宇宙图景的悖论
  3.       在世的荒废性

走向现象学科学哲学

  1.       现象学作为逆思(反思)
  2.       科学哲学由顺思走向逆思

再读库恩

  1.       《科学革命的结构》五十年
  2.       颠覆实证主义
  3.       走向科学解释学

走向第二种科学哲学

  1.       科学与哲学
  2.       批判科学:从认识论到存在论
  3.       科学史与科学哲学

 

第三篇 现象学技术哲学

技术哲学:一个有着伟大未来的学科

  1.       技术哲学的兴起
  2.       技术哲学的四个思想来源

技术与人文

  1.       人文:自由的理想
  2.       技术:人的本质构成
  3.       技术与人文的原始关联(一):语言
  4.       技术与人文的原始关联(二):时间
  5.       技艺与人文:匠心
  6.       现代技术与人文:异化

海德格尔的技术之思

  1.       技术作为真理的发生方式:质疑技术中立论
  2.       现代技术作为座架

芒福德的技术哲学

  1.       人性与技术
  2.       现代技术的本质:巨机器

技术释义

  1.       英语中的技术
  2.       德语和法语中的技术

 

第四篇 科学传播学

从科学普及到科学传播

  1.       从科学普及到科学传播
  2.       科学传播的涵盖性

科学传播与科学文化再思考

  1.       解析科学文化
  2.       科学传播:将“传播”理念引入“科学”
  3.       科学传播:科学普及与公众参与并重
  4.       学界、媒体与市场

关于我国科普事业宏观战略问题的若干思考

  1.       科普的界定
  2.       目前我国科普事业发展的四大趋势和相关对策

当代中国的科学传播

  1.       科普:主流与正统
  2.       科技传播:术语更新
  3.       科学传播:批判学派

 

第五篇 学科建设

把科学技术哲学作为哲学学科来建设

  1.       把科技哲学当做学科来建设
  2.       把科技哲学建设成为哲学学科

中国科技哲学的历史回顾与展望

  1.       学科定位:名实冲突
  2.       历史:三重来源
  3.       现状:两个群体、两个阵地
  4.       展望:基本形势与基本对策

中国科技哲学30年

  1.       历史背景
  2.       两大传统
  3.       名实冲突

走向西方近代早期科学史研究

  1.       为什么要走向西方近代早期科学史研究
  2.       西方科学史界关于近代早期的研究概述
  3.       国内的研究概述
  4.       我的思路和计划

走向西方科学史,走向科学通史

  1.       关于科技史教学
  2.       关于科学通史
  3.       关于西方科学思想史

后记

 

感谢北师大出版社李艳辉总编的邀请,让我有机会整理自己过去二十多年的学术作品。年过半百回顾自己的学术生涯,真感到光阴荏苒、日月如梭。1999年4月,我从工作了13年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调回母校北京大学哲学系任教;今年9月,我又从北大来到清华创办清华科学史系。如果说过去的思想历程是所谓的“由史入思”,那么今后要倒过来“由思入史”了。来北大之前的1998年,辽海出版社替我出版了一本个人文集《追思自然——从自然辩证法到自然哲学》,总结了社科院13年的学术成果。对照这次的新集子,感觉在北大17年,我自己的学术探索进展甚微,令人汗颜。与社科院时期相比,似乎过多的精力用在了北大科史哲的学科建设以及学生培养方面。所幸的是,我的学生们都陆续成长起来,延着我开辟的西方科学思想史和现象学科技哲学这两个研究方向,扎实地向前推进。与哲学的其它分支相比,我们的科学哲学和技术哲学学科门槛高(既要有科学背景又要有哲学背景)而底子薄,入门不易、原创更难。不过,学术本来就是一件薪火相传的事情,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任务。在世界的舞台上,中国的人文学术仍然弱小而幼稚,需要每一代中国学人前赴后继、艰苦努力。这本集子中的文章算是一些铺路石,记载了中国科学哲学和技术哲学在世纪之交曾经有过的探索。一如既往,欢迎读者方家批评指正。策划编辑和责任编辑认真细致、尽心尽力,一并致谢。

 

吴国盛

2016年12月于京郊博雅西园

weinxin
我的微信
关注科学史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 本文由 发表于 2018年5月21日 20:12:23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dhs.tsinghua.edu.cn/?p=1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