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预告|清华大学研究生课程《当代科技史专题》特邀讲座

讲座预告|清华大学研究生课程《当代科技史专题》特邀讲座已关闭评论79

时间:2025年11月28日13:30-16:05

地点:清华大学三教3302

讲座人:朱敬

讲座题目:医学器物的全球流动:1966年惠康历史医学博物馆与图书馆医学展览中的女性就医想象

主持人:刘年凯

讲座预告|清华大学研究生课程《当代科技史专题》特邀讲座

讲座摘要:

本讲座以1966年在惠康历史医学博物馆与图书馆 (Wellcome Historical Medical Museum and Library)举办的传统中国医学展览为起点,探讨西方博物馆在策展与推广中国传统医药的叙事,以及背后所折射的英国社会对于中国传统医药的认知。

作为英国首次举办的中国医学展览,该展览依托于亨利·威康爵士(Sir Henry Wellcome, 1853–1936)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所收藏的传统中医药文物,从中遴选了两百余件展品进行展示,涵盖医书手稿、版画与插图、针灸模型、银针、中药材、神像、人体解剖图、艾灸工具、外科器械、眼镜、医学模型屋、象牙雕刻以及犀角杯等。在展览的宣传中,其中一类被称为“中国医药人偶Chinese medicine doll”的展品,即裸体的象牙雕像,成为展览的焦点。此次展览共被二十多家报纸报道,多家媒体指出中国传统女性在就医时为了避免和医生的直接交流,以及体检的尴尬,会使用此种模型指出疼痛之处。讲座试图论证该种对于中国古代女性如何就医的诠释是错误的假设。追溯了这类“中国医药人偶”的全球流通与收藏过程,揭示围绕其用途所建构起来的关于女性就医的“知识”是如何在20世纪逐步产生以及传播。该叙事的形成,离不开艺术品商人、收藏家、博物馆策展人、医生及医学史学者等多个群体的共同参与。这些被建构的“知识”不仅出现在介绍中国艺术的图录与著作中,也被广泛刊载于医学及医学史相关期刊之中,并最终通过1966年惠康历史医学博物馆与图书馆举办的中医展览,以及国家级与地方媒体的广泛宣传,传达给更广泛的公众。讲座通过对这一过程的分析,揭示了帝国话语、医学展览与性别叙事之间复杂而多维的关系。

讲座人简介:

朱敬博士在爱丁堡大学2018年取得历史学博士学位,目前是西交利物浦大学中国研究系的助理教授。在此之前,她在英国伦敦科学博物馆,德国洪堡大学,英国华威大学担任博士后研究。她的研究关注文化史,视觉物质文化研究,以及科学医疗史研究。她的专著Visualising Ethnicity in the Southwest Borderlands: Gender and Representation in Late Imperial and Republican China (2020) 由 Brill 出版社出版,她的文章发表于历史学,人类学,科学史等期刊,包括History of Human sciences, History and Anthropology, Visual Anthropology, Ming Qing Studies and British Journal of Chinese Studies, 《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 以及《艺术与民俗》. 她也是视觉人类学期刊Visual Anthropology编委员会成员。

weinxin
我的微信
关注科学史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5年10月27日 10:41:08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dhs.tsinghua.edu.cn/?p=13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