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要|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八周年庆暨李约瑟逝世30周年·芒福德诞辰130周年纪念论坛

纪要|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八周年庆暨李约瑟逝世30周年·芒福德诞辰130周年纪念论坛已关闭评论38

2025年5月16日下午,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八周年庆暨“李约瑟逝世30周年·芒福德诞辰130周年”纪念论坛在清华大学蒙民伟人文楼举行。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刘钝,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孝廷,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汪前进、刘晓,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刘晓力、副教授王小伟,科学出版社科学人文分社社长侯俊琳,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所研究员方在庆、姚大志,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孟强、副研究员李文靖,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尹晓冬、讲师乔宇,北京大学助理教授马大年(Daniele Macuglia),北京科技大学副教授宋元明以及科学史系师生、系友、退休教师等共六十余人出席了会议。

本次活动议程包括两部分内容。上半场为系庆典礼,由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党支部书记范爱红主持。下半场为“李约瑟逝世30周年·芒福德诞辰130周年”纪念论坛,由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副系主任沈宇斌主持。

纪要|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八周年庆暨李约瑟逝世30周年·芒福德诞辰130周年纪念论坛

系庆典礼现场

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副系主任蒋澈首先代表科学史系和系主任吴国盛教授致欢迎辞,对与会嘉宾和系友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他简要回顾了科学史系在学科建设、师资培养、教研体系完善及配合科学博物馆建设等方面的进展,并强调全系师生、系友和广大的同行专家是这一过程的见证者、支持者和参与者。展望未来,清华科学史系期待继续与同行学界携手共进,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领域深化合作,共同致力于推动科学技术史事业的蓬勃发展。此外,蒋老师隆重推介了科学史系两部新近的学术成果,分别是刘年凯副教授编译的教学用文选《科学博物馆学——博物馆与科学史》和严弼宸博士的专著《阿格里科拉的矿物观念变革》,并诚挚邀请同行给予关注。

纪要|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八周年庆暨李约瑟逝世30周年·芒福德诞辰130周年纪念论坛

蒋澈致欢迎辞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刘孝廷教授代表同行学者,祝贺清华科学史系在生机盎然的“红五月”迎来八周年系庆。他指出,清华科学史系的创立与发展,既是时代需求与学术发展的交汇,更是系主任吴国盛教授带领教研队伍将理想付诸实践的成果。放眼未来,清华科学史系将继续引领中国高等院校的科学史教育,再创辉煌,与同行学者共同努力,推动中国科技史研究迈向国际前沿。

纪要|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八周年庆暨李约瑟逝世30周年·芒福德诞辰130周年纪念论坛

刘孝廷代表同行学者致辞

首都师范大学物理系讲师乔宇作为系友代表致辞,回溯了在清华园求学的美好时光。作为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培养的首位理学博士,他以轻松幽默的语言概括了自己与科学史系的特殊联结,并表达了作为系友代表发言的极大荣幸。在他看来,系里定期举办的学术活动、持续推出的学术成果,不仅有力地推动了学生的学术成长,更见证了科学史系日积月累、不断发展壮大的历程。

纪要|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八周年庆暨李约瑟逝世30周年·芒福德诞辰130周年纪念论坛

乔宇代表系友致辞

 

纪要|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八周年庆暨李约瑟逝世30周年·芒福德诞辰130周年纪念论坛

范爱红主持系庆典礼

随后,科学出版社科学人文分社社长侯俊琳正式发布了《清华科史哲》第二辑。他指出,科史哲是连接科学与人文的重要桥梁,科学出版社致力于构建贯通科技、历史与哲学对话的出版平台。《清华科史哲》辑刊注重以跨学科视角回应时代关切,新推出的第二辑特设“学科发展论坛”以及“纪念柯瓦雷逝世60周年”专栏等板块,内容丰富,旨在引导读者从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中发掘科学文明的永恒价值。他期望《清华科史哲》能够继续以历史的厚度和哲学的锐度,为中国乃至世界提供更多思想启迪。

纪要|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八周年庆暨李约瑟逝世30周年·芒福德诞辰130周年纪念论坛

《清华科史哲》第二辑正式发布

清华大学科学史系为缅怀李约瑟、芒福德两位学界先驱,加强科技史与科技哲学这两个亲缘学科的交流与融通,于八周年系庆日隆重举办纪念论坛。论坛由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副系主任沈宇斌主持。

纪要|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八周年庆暨李约瑟逝世30周年·芒福德诞辰130周年纪念论坛

沈宇斌主持纪念论坛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前所长刘钝,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刘晓、独立学者胡翌霖、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教授王小伟四位学者,围绕论坛主题分别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带领师生们重新思考李约瑟和芒福德关于中国科技史与现代技术的深刻追问,及其对于当下的现实意义。

刘钝研究员将李约瑟的研究与生物学家霍尔丹的生平进行参照对比。通过对二人通信往来的扎实考证与分析,报告揭示了李约瑟与中国科技史研究相互成就的深层原因。研究表明,李约瑟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其独特背景、学术能力以及对中国的深入了解共同作用的结果。报告内容为深入理解李约瑟的学术道路以及非西方文明的科学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

纪要|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八周年庆暨李约瑟逝世30周年·芒福德诞辰130周年纪念论坛

刘钝作报告

刘晓教授的报告以丰富的档案史料为支撑,巧妙地将李约瑟的个人经历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代背景紧密结合,深入剖析了李约瑟在科技外交领域的开创性贡献。报告多维度地展现了李约瑟从一位专业科学家逐步转变为职业外交家的历程,并着重强调了这一转变背后的深层原因及其历史意义。

纪要|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八周年庆暨李约瑟逝世30周年·芒福德诞辰130周年纪念论坛

刘晓作报告

胡翌霖的报告通过述评芒福德的技术思想史观,强调了人类精神力量对技术发展历史进程的引领作用。该报告不仅为理解技术发展的内在逻辑提供了独特视角,更意在揭示芒福德的技术思想对于当今社会反思信息技术的本质、机器式的狭隘生活方式,以及构建人技和谐关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纪要|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八周年庆暨李约瑟逝世30周年·芒福德诞辰130周年纪念论坛

胡翌霖作报告

王小伟副教授的报告以“芒福德为何是一位技术哲学家”为引,聚焦其早期作品《乌托邦的故事:半部人类史》。报告深入浅出地阐释了年仅27岁的芒福德如何在这部著作中锚定其一生的学术旨趣,并对后世哲学家产生深远影响。在AI时代,芒福德从人的心灵/精神角度反思技术的视角,将持续为我们提供深刻的洞见。

纪要|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八周年庆暨李约瑟逝世30周年·芒福德诞辰130周年纪念论坛

王小伟作报告

精彩纷呈的系列报告,引发了现场的热烈反响。报告结束后,听众积极提问,思想火花不断碰撞。纪念论坛也在热烈的讨论氛围中圆满落幕。

纪要|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八周年庆暨李约瑟逝世30周年·芒福德诞辰130周年纪念论坛

提问环节

 

纪要|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八周年庆暨李约瑟逝世30周年·芒福德诞辰130周年纪念论坛

会场一角

 

纪要|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八周年庆暨李约瑟逝世30周年·芒福德诞辰130周年纪念论坛

与会人员合影

 

撰稿:刘柯含

图片:祁祥鹏 孙德利

审核:蒋澈 孟洁

 

weinxin
我的微信
关注科学史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5年5月20日 14:56:40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dhs.tsinghua.edu.cn/?p=13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