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5日系学术例会第194期纪要:严弼宸“旧传统与新机遇之间:马普科学史所见闻兼评《物质、物质性与历史书写》及《形而上学与测量》”和王子来“一种海德格尔式的自然哲学:《形而上学的基本概念》的思想可能”

2025年3月5日系学术例会第194期纪要:严弼宸“旧传统与新机遇之间:马普科学史所见闻兼评《物质、物质性与历史书写》及《形而上学与测量》”和王子来“一种海德格尔式的自然哲学:《形而上学的基本概念》的思想可能”已关闭评论637

2025年3月5日上午,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召开第194期学术例会。报告人为清华大学哲学系博士后严弼宸老师和22级硕士生王子来同学。

2025年3月5日系学术例会第194期纪要:严弼宸“旧传统与新机遇之间:马普科学史所见闻兼评《物质、物质性与历史书写》及《形而上学与测量》”和王子来“一种海德格尔式的自然哲学:《形而上学的基本概念》的思想可能”

严弼宸报告的题目是“旧传统与新机遇之间:马普科学史所见闻兼评《物质、物质性与历史书写》及《形而上学与测量》”。严弼宸以德国马普科学史研究所的访学经历为引子,结合新近出版的两本科学史文集,讨论了如何应对科学史不同编史纲领之分歧的问题。在马普所的学术生态中,隐约可见当前科学史研究中“两种文化”的对立。人们习惯性地用“哲学的”“理论的”“思想史的”“旧的”与“历史的”“实践的”“物质性的”“新的”这类话语来概括并标签化这种对立。近半年内在中国出版的两本文集,反映出“两种文化”之对立业已成为中国的科学史学者需要直面的问题。《形而上学与测量》代表着联系科学史之旧传统和新机遇的一种策略,可称之为“形而上学的扩张”或“补档的思想史”。这种策略将对物质、实践以及传统科学思想史所忽视领域的关注,视作是内在于形而上学的自身需求。一幅完整、全面的历史图景既需要“思想史”提供观念自主演变的内在脉络,也需要诸多“新转向”来增添更丰富的历史细节。而《物质、物质性与历史书写》对科学史之“新机遇”的自我理解则倾向于一种革命的态度。它彻底告别“旧传统”的形而上学诉求,也不再执着于“物质转向”所依赖的哲学奠基,它切断了新旧之间的理论辩驳路径,现成地利用了转向后的诸教条。严弼宸认为,这两种态度都无助于双方的互相理解。当前科学史研究的内部需要一种新的综合,这有赖于对双方理论脉络和哲学基础的清理,并且尤其需要重新理解作为“物质转向”之理论来源的法国历史认识论的形而上学意涵。继而,严弼宸倡导一种“通识性”的科学史学科教育,以便学生对科学史这个既具传统同时又日益复杂多样的学术领域有通盘的了解,不过早地陷入某一个专门狭窄的研究方向,以至于失去更广阔的理论视野,对本学科其他领域失去兴趣和驾驭能力,乃至陷入家派意气之争。

2025年3月5日系学术例会第194期纪要:严弼宸“旧传统与新机遇之间:马普科学史所见闻兼评《物质、物质性与历史书写》及《形而上学与测量》”和王子来“一种海德格尔式的自然哲学:《形而上学的基本概念》的思想可能”

吴国盛老师、鲁博林老师、王哲然老师,以及史艳飞、于丹妮等同学对报告内容作了点评,并提出了何为生成式的形而上学、一种过强理论负担的科学史研究是否应该是“限制级”的、如何平衡编史理论与实际历史写作等问题,大家展开了充分的讨论和交流。

例会的下半场由王子来同学做学术报告。他的报告题目是“一种海德格尔式的自然哲学:《形而上学的基本概念》的思想可能”。他试图将海德格尔的《形而上学的基本概念:世界、有限性、孤独性》解释为一个能提供出一种现象学的自然哲学的文本。这次报告侧重于介绍和展示这种阅读如何可能,又有什么更加深远的意义。

2025年3月5日系学术例会第194期纪要:严弼宸“旧传统与新机遇之间:马普科学史所见闻兼评《物质、物质性与历史书写》及《形而上学与测量》”和王子来“一种海德格尔式的自然哲学:《形而上学的基本概念》的思想可能”

他先介绍了《形而上学的基本概念》的文本情况。这一文本是海德格尔在1929、1930年于弗莱堡大学的讲座文稿,处于他思想的转变时期。全书从对形而上学的溯源、澄清和解构入手,为追问形而上学问题做预备性工作。然后进入到对哲学活动的基本情绪——无聊的分析中,以澄清使形而上学问题产生的那些基本领会。通过分析无聊,世界的意义被收入视野,海德格尔开始追问世界。关于动物的存在方式的命题作为澄清世界的道路出现,海德格尔通过分析“动物是缺乏世界的”这一命题,最终过渡到对“人形成世界”这一命题的分析,逐步澄清世界的意义。通过动物、石头的存在方式的命题通达世界的含义:如何理解这一思想道路?又如何理解这一道路所走向的世界的意涵?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将呈现出不同的解释倾向。

王子来认为对这一文本乃至海德格尔的整个哲学项目都存在着一种主体导向的解释倾向。具有主体导向的解释倾向的学者或者将包含这一文本在内的全部海德格尔哲学理解为一种前-主体的实行活动(Vollzug)和实行内容的现象学,或者批判这一文本的隐含主体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前者的代表是托马斯·希恩、君特·费格尔,后者的代表是德里达和阿甘本。王子来则建议,如果考虑到海德格尔的思想正如他所希望通达的存在本身一样具有一种作为摇摆(Gegenschwung)的转向(Kehre)的话,那么在《形而上学的基本概念》(特别是其中的动物性的部分)看到一种现象学的自然哲学是增补性的和有必要的。

接下来,王子来展示了对海德格尔的文本做自然哲学倾向的解读的背景——即为什么可能且有意义地对海德格尔做自然哲学解读?他展示了四个背景。

首先是哲学史的思想运动背景。现代哲学的开端将自然的概念归属于数学化的对象领域,并使对自然的研究与科学知识绑定在一起。康德则开始通过划分现象领域与本体领域将哲学活动重新置于主体-客体的框架之上。在康德之后,后康德哲学通过重新思考自然而试图赢回一种新的自然哲学,但这一努力常被视为主体对客体的反扑,是一种绝对化的主体哲学。20世纪哲学无论是分析进路还是欧陆进路,由于对语言、意义的关注而又使自然远离自己的视野。上述哲学史历程是对海德格尔重新做自然哲学解读的前提。同时,当代的思想动向为这种解读提供了论争背景,以哈拉维的关系本体论、本内特的生机物质主义、芭拉德的展演性物质主义为代表的重新规定自然的理论努力需要得到正视、批判和回应。当前时代的现实状况(科学自然主义的意识形态、科学的新进展、全球生态危机)也需要一种理解自然的新方式,它们构成了阅读出海德格尔的自然哲学的现实背景。

除了上述三种背景,更加重要的是关于海德格尔思想的阐释背景。对应上述对海德格尔做前-主体现象学读解的学者,王子来勾勒了目前对海德格尔做新的自然哲学解读的研究状况。除了比较经典的讨论海德格尔的诗性自然的Foltz,他介绍了通过拉康理解海德格尔的自然的Michael Lewis,将Ereignis理解为中断总体化的Gestell的有限自然的Fontini,以及认为海德格尔可以提供一种非还原的自然主义的David Storey。此外,还有一批学者通过论文批评德里达和阿甘本对《形而上学的基本概念》的主体主义解读。

在展示对《形而上学的基本概念》进行自然哲学倾向的阅读的合理性后,王子来简要介绍了这一文本能为这种现象学的自然哲学提供什么。他建议关注海德格尔对phusis的两个含义的界定:作为存在者之整体的领域的含义和作为存在者之内在本质的含义。海德格尔通过无聊情绪所揭示的世界对应于phusis的第一个含义。特别的是,在无聊情绪中揭示的存在者之整体是以自行拒绝的方式宣告自己的。世界的一个重要含义是一种分裂:存在者之整体在自身中保留着自行拒绝给出的可能性,同时面对着这种拒绝之宣告的是一个无聊而可以去存在的可能的存在,即此在。存在者之整体的自行拒绝和此在的以理解(作为-结构)为存在者赋义的生存方式是共属一体的。进而,动物性命题不是一个关于自然世界中的某一类东西的固定本质的命题,而是一个关于存在者的内在本质向此在显现出的意义的命题。换言之,动物性命题对应了phusis的两个含义:动物的内在自然(本质)借由和表达了作为主宰领域的自然(世界)。动物性命题是以具体内容所表达的世界之分裂。“动物是缺乏世界的”实际上指动物显现为无关联的关联,这一命题包含、发展和提示了那种作为领域的自然(即世界)的含义。王子来认为,既由于海德格尔在这一文本中一并讨论phusis和世界,也由于动物性命题包含的那种分裂的世界意义——此在的有限性以及他与其他存在者之间的“深渊”在这个文本中一直被强调,所以《形而上学的基本概念》的世界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否定性的自然,一种主宰着人类的生存论界限/极限(limit)之运动的自然。

王子来最后认为,这种海德格尔式的自然由于对深渊的强调,展示了在当代自然哲学中没有被充分承认的存在论前提。哈拉维、本内特等人都过早地忽视了他们那些重视关系、差异、物质的新本体论所必须依赖的作为人与其他存在者之间的深渊的存在论前提。德里达通过limitrophe所要表达的则与这种海德格尔式的自然更加接近。

2025年3月5日系学术例会第194期纪要:严弼宸“旧传统与新机遇之间:马普科学史所见闻兼评《物质、物质性与历史书写》及《形而上学与测量》”和王子来“一种海德格尔式的自然哲学:《形而上学的基本概念》的思想可能”

报告结束后,在场的师生对王子来的报告进行了十分有效的批评,给出了有效的建议。吴国盛教授指出,王子来对动物性命题和海德格尔式自然之间的关系的解释还不够清楚,还需要进一步澄清。严弼辰给出了两个建议。其一,他建议这种解释不应该完全忽视后期海德格尔的工作,应该比较这种解释和后期海德格尔思想间的关系;其二,他建议参考同期的海德格尔的《康德与形而上学疑难》,进而讨论这个文本是否真的克服了主体主义。曹康婵追问死亡在这一文本中的意义,以及后期海德格尔是否对死亡问题提供了完全不同的答案。王子来对这些问题和建议做了回应和参考。

weinxin
我的微信
关注科学史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5年3月7日 17:38:27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dhs.tsinghua.edu.cn/?p=12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