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12日下午,人文学院科学史系党支部、人文学院机关党支部、人文硕31学生党支部联学共建,在蒙民伟人文楼B206开展学习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组织生活会。

专题组织生活会现场
本次活动很荣幸地邀请到了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贵贤老师来做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专题党课,党课题目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度解读”。王贵贤老师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阔前景”这一二十届三中全会核心观点入手,从“西方思想家论中国”“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西方现代社会的悖论”三个方面详细地阐释了为何要建设中国式现代化。

王贵贤老师讲党课
在“西方思想家论中国”的开篇中,王贵贤老师讲述了中国在西方思想家眼中是如何从“平等主体”到“野蛮他者”的思想进程,并指出这背后代表着西方资产阶级逐渐走向强大、走向现代化,而中国没能赶上世界现代化浪潮,因此沦为“野蛮他者”。
王贵贤老师基于马克思主义原典,深入讲解马克思看待中国的态度,指出这是一种相当矛盾的态度。一方面,马克思认为英国对中国的鸦片贸易严重残害了中国和中国人民,另一方面,他也认同中国是野蛮的而英国是文明的。在他眼中,英国是自私自利的“文明”国家,而中国是坚持道德原则的半野蛮国家。
王贵贤老师进一步解读在这些矛盾的背后,其实代表着一种西方现代社会的悖论,这不仅有之前所讲的文明与野蛮的悖论,还有技术进步与人的异化等等悖论,这些悖论使得西方走向现代化的同时展现了资本主义的本质矛盾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包括对自然的破坏、人类道德衰败等。而中国式现代化,正是要结合马克思当年的所思所想,结合中国自身的国情和发展状况,走出一条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摆脱西方现代社会悖论的路。
王贵贤老师在梳理了上述历史脉络之后,总结提出了西方和马克思对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启示: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她特别强调,对于我们清华大学的师生来说,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这也是我们的任务和使命所在。

参会党员发言
随后,人文学院师生积极与王贵贤老师进行交流,对于边沁以及当今中国在经济领域的现代化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科学史系党支部的老师们高度赞扬今天的组织生活会,提到今天的主题与科学史的研究有很多共同之处,产生了深深的共鸣;人文学院机关党支部的老师指出共产党员应当时时重温马恩思想、重读经典,今天就是一次很好的事例,大家都受益匪浅;而人文硕31党支部的学生也表示马院老师对于历史的解读对自己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具有很大指导意义。至此,本次组织生活圆满结束。
撰稿:姚士儒
审核:范爱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