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17日系学术例会第147期纪要:王希言 “以“关系生态学”看遗产构建”

2023年5月17日系学术例会第147期纪要:王希言 “以“关系生态学”看遗产构建”已关闭评论1,741

报告首先梳理了法国结构主义人类学的发展脉络,并以人类学对动植物的研究阐明了三代人类学家,即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到菲利普·德斯克拉,再到弗雷德里克·凯克三代人类学家对于结构主义的继承和突破的研究。克劳德 · 列维-斯特劳斯(Claude Lévi-Strauss)的社会人类学,以自然主义为基本预设,在其研究之中,动植物如何作为符号为人类部落认识自己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提供思维素材。这一时代的结构主义,目的在于寻找人类无意识的共同结构。而菲利普 · 德斯科拉(Philippe Descola)时期,通过将法兰西公学院(Collège de France)的社会人类学教席更名为“自然人类学”而将这一研究领域制度化。德斯科拉还提出了四种宇宙观:自然主义,图腾主义,万物有灵主义和类比主义。这一时期的结构主义,旨在运用一种结构性的方法对不同的宇宙观进行比较。弗雷德里克 ·凯克(Frédéric Keck)的研究强调sentinelle(可译作哨兵/警戒/症候),将人和动物互动之中显现的信号,纳入生态系统的长期转变之中进行思考。此时的结构主义,目的并不是寻求在人类发展不变的结构。通过对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的人和动物关系的考察,向我们展示了结构性的共同保留如何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创造出如此实践。

本报告基于参考了后两位人类学家的理论基础,针对中国金门岛进行长期的田野调查。主要利用了德斯科拉所提出的“关系生态学”概念对于岛上的人类与非人类之间的关系进行考察。作者指出:菲利普·德斯克拉(Philippe Descola) 的研究摆脱了从十九世纪末期起建立的体质人类学(建立了超越多元性的统一性)和社会/文化人类学(在统一性的基础之上建立多元状态)的二元对立,提出四种宇宙观。利⽤给予(donner)、接收(recevoir)、交换(échange)、⽣产(production)、保护(protéger)和传承(transmettre) 六个概念来重新探讨人和非人类的关系⽣态学(une écologie des relations)。通过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人类学试图终止长久以来关于自然决定论和文化决定论之间的论战。

在以本体论转向为背景的人类学研究中,主张去除自然和文化的二元对立。在此语境下,通过观察金门人对其所处的自然环境和文化资产的遗产化,该研究试图理解“文”这个概念在以上过程中的意涵。并尝试梳理在地知识与世界遗产之间的关系,探讨金门人是怎样利用其地方性知识维护其集体身份认同。

在对理论背景进行了详细梳理之后,报告进入到了实地案例的部分。在案例部分,报告人首先讲述了金门岛的“遗产化”的政治和历史背景,指出遗产化的过程即是从冷战之中走出,进入全球化的一个过程。接下来,报告以作为神兽的欧亚水獭,作为环境症候的缅甸蟒,以及作为战地景观的木麻黄,讲述了人与动物,人与植物,人与鬼神之间的关系,分析了经济利益,知识结构,信仰体系,以及情感和记忆如何参与到金门岛战后的新的集体认同的构建之中。

报告引起了与会师生的积极讨论,胡翌霖老师指出了“去人类中心主义”这一概念的激进,而报告人认为,“去人类中心主义”与人类学长期奉行的“去西方中心主义”一样是一种学科使命,在实践的过程中确实受限于方法而在执行程度上难免差强人意,这一点可以借助认知人类学,以及许多自然科学的方法进行更深入的讨论。沈宇斌老师对于人类学写作方法的客观性等提出质疑,引发了大家对于研究者被研究者的之间权力关系的转换的讨论。蒋澈老师认为该报告中动植物研究的切入点颇具启发性。

除此之外,该报告还吸引了社科学院研究生宋敏同学针对田野中的性别议题的反思和讨论。

weinxin
我的微信
关注科学史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3年5月23日 10:21:29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dhs.tsinghua.edu.cn/?p=10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