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科史哲讲座第54讲纪要:卡尔·米切姆,“从神学–政治到技术–政治问题”

清华科史哲讲座第54讲纪要:卡尔·米切姆,“从神学–政治到技术–政治问题”已关闭评论2,373
清华科史哲讲座第54讲纪要:卡尔·米切姆,“从神学–政治到技术–政治问题”

Carl Mitcham

2023年5月5日下午,清华大学科学史系举行了第54期清华科史哲讲座,主题为“从神学—政治到技术—政治问题”。此次讲座的主讲人是美国技术哲学家、柯罗拉多矿业学院荣休教授及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访问教授卡尔·米切姆(Carl Mitcham,1941–)。

米切姆教授首先从列奥·施特劳斯(Leo Strauss, 1899-1973)及其神学-政治问题展开讨论。施特劳斯认为政治哲学是第一哲学,尤其在德国,政治存在是其他任何存在形式的必要前提。二战期间发生在德国犹太人身上的事情表明,宗教和政治都不能仅在理性范畴内运作。米切姆教授接着介绍了两个关于宗教与政治如何发挥作用的尝试性回答:一是罗森茨维格(Franz Rosenzweig, 1886-1929)对犹太复国运动的分析,他回溯到斯宾诺莎的《神学政治论》(Tractatus Theologico-Politicus)对基督教、犹太教和伊斯兰教的批判,试图用理性重建宗教化的政治;二是被视为纳粹哲学家的卡尔·施密特(Karl Schmidt, 1888-1985)的观点,在他看来,创造现代德国的问题在于要定义一个“敌人”。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施特劳斯在1925-28年间开始了神学-政治问题的思考和研究。

接着,米切姆教授讲述了对宗教的现代批判,以及施特劳斯对这些批判失败的分析。哲学家们试图削弱对超自然启示的信仰以遏制基督教等亚伯拉罕宗教引发的政治暴力,从马基雅维利到霍布斯,再到斯宾诺莎。然而,这些批判并未成功反驳启示的可能性。自由主义国家的设想在德国未能发挥作用,反而导致了虚无主义的产生。

最后,米切姆教授指出现代国家试图用技术(包括科学、技术、工程等)取代神学,并尝试从神学-政治问题转向技术-政治问题。施特劳斯在对卡尔·施密特的评论中暗示了这样一种可能的替代方式。米切姆教授认为,应对技术进行政治哲学反思,以深化对我们所处工程化世界的政治体制的了解。

讲座结束后,与会的老师和同学就讲座内容进行了提问。米切姆教授针对提问进行了回应。例如,艾博助理教授首先询问关于犹太人心中是否只有一个耶路撒冷的问题。米切姆教授回答说,尽管一些犹太人认为耶路撒冷可以是复数,但在政治表达方式上,耶路撒冷只能是唯一的。胡翌霖副教授则提出,从古至今,技术对政治的影响一直很重要,如希腊的重装步兵对民主的保障。因此,神学-技术-政治这一三重结构自古以来就一直存在。对此,米切姆教授回应道,现代技术确实具有更大的影响力,也可能带来更严重的后果。例如,现代技术能够在超大范围和极微领域操纵自然,从而改变甚至摧毁世界。本系博士生徐军的问题和胡老师一致,即为何不能将两种二元结构替换为三元的神学-技术-政治,另外实际上的基督徒或者穆斯林是否赞同主讲人的观点。米切姆教授回应,首先现实中的宗教信仰者应当是认同他的,因为哲学与启示很难共存;其次,他仍然认为在这个问题上是哲学与政治的二元性和神学与政治的二元性,两者可以互相交叉和影响。最后,吴国盛教授提问,是否可以从本次讲座的视角解释为什么起源自希腊-希伯来的西方神学-政治问题在现代变成了一个以技术为中心的问题。米切姆教授认为,西方世界的历史存在多次断裂,从马基雅维利开始的现代思想的一个重要特质就是对传统的“反叛”,现代化就是一系列反叛,伴随的还有现代人对自我身体的不满,而现代技术就源于这种深深的不满。但是,这些断裂本身很难得到充分的解释。此外,其他老师和同学也提出了问题并得到回答。

撰稿人:史艳飞

审稿人:吴国盛

weinxin
我的微信
关注科学史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3年5月8日 11:33:57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dhs.tsinghua.edu.cn/?p=1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