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科史哲讲座第44讲纪要:Mike Zuber,“ 炼金术的挑战——语文学、理论与实践”

清华科史哲讲座第44讲纪要:Mike Zuber,“ 炼金术的挑战——语文学、理论与实践”已关闭评论1,302

2021年10月8日下午4点,清华大学科学史系邀请了来自昆士兰大学高等研究院的青年人文学者祖贝尔(Mike A. Zuber)做客清华科史哲讲座第44讲。讲座以《炼金术的挑战——语文学、理论和实践》为题,以线上会议的方式进行,约有百余名国内外的师生学者参与。

祖贝尔首先为我们介绍了炼金术的历史背景:在18世纪末的拉瓦锡化学革命以前,我们今天普遍认识为化学的学科内容,主要是由炼金术士完成的。美国化学史家普林西比和纽曼认为,16、17世纪时的“炼金术”与“化学”两个词语几乎是同义的。因此他们推广了化学[炼金术](chymistry,化学的古体拼写)一词,用来指称如今被归于化学和炼金术的各种实践活动。祖贝尔指出,尽管他的研究深受普林西比和纽曼等人的启发,他仍然坚持使用“炼金术”(alchemy)一词展开研究。他想以此强调炼金术与化学本质上的区别,炼金术并不是现代化学学科的基础,而更像是一门独立的学科。相比于今天的化学而言,炼金术缺乏统一的命名法与系统性的理论指导。而炼金术著作中那些具有艺术性的语言、插图等,展现了科学与人文联系紧密的学科风貌,也是今天的化学所不具备的。

炼金术研究是一个充满挑战的庞大课题,祖贝尔将这些挑战概括为了三个方面。首先是通过已有的原始文献还原炼金术士的工作。事实上,炼金术著作中的大量暗号式的写作、充满神秘性的隐喻、以及藏匿于插图中的可视化语言等,即使是对于当时的参与者而言也是难以解读的。其次的挑战是如何理解炼金术的理论。不同的炼金术士群体往往会使用不同的研究语言和框架。对于当下的化学史家来说,对这些不同的群体分别展开研究是一份漫长的工作。其三是把握炼金术士在开展实践工作时的具体细节。祖贝尔通过结合具体的史料为我们展示了炼金术士在研究过程中是如何筹备燃料、合适的玻璃仪器和实验器材以及高品质的原料等。

讲座结束后,祖贝尔回答了在场师生的提问,澄清了一些常见的对于炼金术的误解。诸如炼金术本身实际上较少受到宗教势力和政治力量的打压。历史上的少数的例子都是出自于更为具体的原因,比如英国政府仅仅在担忧炼金术可能用于硬币造假时才出手阻止。炼金术士群体实际上非常重视他们的研究与数学之间的关系等。

他还为在场的对炼金术领域有强烈兴趣的师生推荐了普林西比的《炼金术的秘密》。这本书目前已经被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张卜天教授翻译成中文。

 

供稿人:骆昊天

weinxin
我的微信
关注科学史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1年11月10日 10:03:11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dhs.tsinghua.edu.cn/?p=9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