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科史哲讲座第25讲纪要:汪博睿,“亚历山大里亚和阿拉伯注释传统中的书面医学”

清华科史哲讲座第25讲纪要:汪博睿,“亚历山大里亚和阿拉伯注释传统中的书面医学”已关闭评论2,561

2019年5月24日下午,清华科史哲讲座第25讲在科学史系系厅举办。本次讲座的主讲人汪博睿教授(John Walbridge)。他于1973年在耶鲁大学近东语言与文化系获学士学位,本科期间获得哲学辅修学位,后赴哈佛大学近东语言与文学系深造,于1983年获得博士学位。1991年至1993年,他在哥伦比亚大学伊朗研究中心担任《伊朗百科全书》的副主编,1993年起在印第安纳大学近东语言与文化系任教至今。汪博睿教授研究的领域涵盖了伊斯兰哲学、伊朗哲学、伊斯兰科学史、伊斯兰智识史、宗教学和神秘主义。他讲授的课程包括比较宗教学、西方哲学史、伊朗宗教、南亚伊斯兰等。他不仅精通古希腊语、阿拉伯语和波斯语,还可使用希伯来语、古叙利亚语、法语、德语、乌尔都语、汉语等多门语言。

本次讲座的主题是“亚历山大里亚和阿拉伯注释传统中的书面医学”。汪博睿教授首先向听众简要介绍了盖伦医学的基本内容,例如建立在有关体液和质(temperaments)的学说基础上的诊断和治疗,以及与他同时代的其他医学学派,例如理性派(Dogmatists)、经验派(Empiricists)和方法派(Methodists)。汪教授指出,盖伦的著作中充满了对其竞争对手的批评和回应,实现了对此前各类医学传统的大综合,但也正因为此,他的著作写作和编排相对混乱,很难直接用于医学教育,指导实际的医疗实践。公元5至6世纪,盖伦医学占据了主导地位,在当时文化十分繁盛的亚历山大里亚,罗马世界学习医学的圣地,出现了一系列对盖伦医学著作的缩写和梗概,这些著作成为了学习盖伦医学的指导手册。经过新的编排和系统的课程设置,盖伦医学被更为有效地纳入到了医学教育中。这些材料也成为了我们了解古代晚期医学的珍贵材料,它们经由大翻译运动而被完整地保留在了阿拉伯文本中。汪教授接下来向听众展示了他对这些阿拉伯抄本(现存于大英图书馆、伊斯坦布尔苏莱曼图书馆、柏林等地)的研究,包括其作者、定年、抄工抄写和校对的细节、抄本的流传等等,其中主要的著作包括《论医学流派》《论医学的诸要素:根据希波克拉底的观点》《医学的小技艺》等。透过这些文本的形成过程及其流传,汪教授揭示了盖伦医学的影响以及伊斯兰世界对盖伦医学的理解。讲座第二部分,汪教授以阿维森纳的《医典》为例,继续阐述了阿维森纳对盖伦医学的接受和综合。《医典》相比于盖伦的医学著作远为系统、清晰和实用,而且成为了后世医学家不断评注的对象,汪教授以库特布·丁·设拉子对《医典》的注释为例介绍了评注这一文类为什么以及何以形成了一个极为丰富的文本传统。作为讲座的总结,汪教授进一步解释了阿拉伯文本对于理解古代和古代晚期智识传统所具有的重要价值。除此此外,它们还是我们理解相关学科发展的关键。

在讲座的提问环节,汪教授回答了蒋澈博士关于阿拉伯文本校勘的问题,他解释了为什么适合于古希腊和拉丁文本的校勘方法并不适用于阿拉伯文本,关键在于拉赫曼方法所预设的错误积累并不见诸阿拉伯文本的抄写和流传过程,阿拉伯文本的抄写者往往在抄写过程中便会修正底本的错误,而且往往有不止一个抄本作为底本。汪教授还回答了姚靓博士关于作为外来医学的希腊医学和阿拉伯本土医学实践的冲突的问题。汪教授的讲座极为清晰而富有启发,特别是向听众展现了研读古典文本所需要的各种扎实的研究技能,包括掌握多门古典语言、研读抄本的能力等等。

讲座结束后,汪博睿教授还专门为本系同学举办了一场有关北美研究生教育的答疑会,为有意赴北美深造的同学提出了诸多宝贵的建议。之后,部分师生与汪博睿教授共进了晚餐。

清华科史哲讲座第25讲纪要:汪博睿,“亚历山大里亚和阿拉伯注释传统中的书面医学”

汪博睿教授和与会师生进行交流

weinxin
我的微信
关注科学史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 本文由 发表于 2019年5月28日 20:48:50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dhs.tsinghua.edu.cn/?p=3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