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6日系学术例会第33期纪要:陈晓婷、张楠主讲

2018年12月26日系学术例会第33期纪要:陈晓婷、张楠主讲已关闭评论2,198

本次讨论班上,本系硕士研究生陈晓婷和博士后张楠做了报告。

陈晓婷报告了她的一篇课程论文《从伽利略和巴罗看牛顿绝对时间观的起源》。文章主要是基于对伯特的《近代物理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这本书中有关时间部分的阐述的思考,想要探寻牛顿的绝对时间观究竟意味着什么,并思考思想史上需要经历哪些步骤才能最终走到牛顿那一步。文章的摘要如下:在古代时期时间并不具有突出地位,柏拉图将时间看做永恒的图像,亚里士多德则将时间定义为运动的数,依赖于运动。伽利略首次通过对运动的数学处理,将时间看做数学上可以度量的连续统,巴罗推进了伽利略的工作,在其宗教思想的影响下时间一方面是绝对真实的存在,另一方面他的实证的数学思想将时间作为比较可感大小和运动的中介,牛顿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这两方面的想法。

与会老师对报告进行点评并提出修改意见。刘胜利老师指出哲学背景的薄弱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对部分词语的解释不够到位,并且也造成对文本的理解不够深刻。这也是目前研究生学习面临的最大问题。胡翌霖老师还是强调文章要有冲突意识,并据此就文章的第三部分给出具体修改意见。吴国盛老师首先细致地挑出了文章的细节部分存在的小问题,然后指出文章的标题有待斟酌改进,最后就参考文献的格式再进行强调和规范。

 

张楠博士后做了题为《玲珑仪新考》的学术报告。关于元代郭守敬所制玲珑仪功能与结构的探讨一直没有定论。报告通过对明浑仪原型与利玛窦手稿两条论证路线进行细致考察,结合《玲珑仪铭》以及其他相关线索的重新解读,承续前辈学者的相应研究观点,正式提出玲珑仪不是浑仪,也不是假天仪这一结论。张楠认为在结构上,玲珑仪的主体是一个按周天度数划分为网格状的球体,整体呈镂空“玲珑”空明之貌。功能上,玲珑仪亦仪亦象,但用于观测时与灵台上专门的观测仪器应有所区别。这是郭守敬创制的新型仪器,设计制作继承了宋代仰观天文仪器的理念和汉唐演示仪器的验历传统,并很可能受到了欧洲-阿拉伯天文仪器的影响。

与会师生就张楠博士的报告进行了提问与讨论,并就学术演讲的叙事逻辑,结构设计以及内容分配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weinxin
我的微信
关注科学史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 本文由 发表于 2018年12月28日 23:26:42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dhs.tsinghua.edu.cn/?p=2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