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日上午九点,我系博士研究生葛方正在学术例会上作了题为《历法与皇权统治之关系新论:从民间用历中的不确定性出发》的报告。

葛方正主讲
报告人指出:我国古代天文学的“中心化”色彩明显,它与皇权关系密切,官营色彩浓厚。垄断通天手段以维护皇权的动机是一种解释方案,报告则试图站在民间用历人的立场上给出另一种可能的解释路径。报告给出了民间用历存在不确定性的诸多例证,指出对于一般的历谱使用者而言,农历的月份设置是无规则而难以预知的,这导致了用历人对历谱的外部依赖:用历人只能依赖历谱的成品,而无自行推算历谱的方法。报告以两个历谱复原的案例复现了制历的步骤,指出天象的复杂性提高了制出合天历谱的难度:日月(主要是月亮)运行具有不均匀性,所以确定朔日和闰月需要很高的技术力。因此在使用合天阴阳历的背景下,制历的高难度将导致知识生产的“黑箱化”,导致制历之术必然仅仅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在这种供给局面下,历谱的传播就必然趋于形成单向、放射式的中心化结构,“官山海”式的历谱垄断遂成为可能。而形成这一局面的整个过程并不需要维护皇权的主观动机参与。所以,在农历的内在性质中,已蕴含了其易被垄断的前提条件。
与会同学老师围绕报告中的几个要点进行了讨论。胡翌霖老师指出报告有意动摇成熟的解释方案,但需要警惕因果的倒置;天文学与政治的双向影响应是更切合实际的情况。吴国盛老师指出报告试图以自下而上的路径对天文学的中心化作出解释,但解释路径过于强调制历的技术性;强版本的观点难以令人信服,弱版本的观点则失之平淡。王巍老师提醒报告人应注意因果论证中前件的强度。蒋澈老师补充了若干值得展开个案研究的方向。报告人在回应中澄清:制历难度只是为其可垄断性提供了必要而非充分的条件,另外这一解释路径的优点在于它是一种不诉诸任何主观动机的自然主义进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