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届全国科技编史学论坛通知

第3届全国科技编史学论坛通知已关闭评论4,012

在学界同行的大力支持下,吴国盛教授主持的课题“世界科学技术通史研究” 获得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为了推动我国科技编史学的学科发展、为本课题提供学术资源、为全国同行创造学术交流的机会,课题组决定每年召开一次“全国科技编史学论坛”。论坛由特邀报告人和课题组成员做报告,全体代表参加讨论。第1届论坛于2015年11月在北京大学召开,第2届论坛于2016年7月在南宁广西民族大学召开,两次论坛均产生重要影响,课题组收获巨大。感谢全国同行的支持!

2016年9月,吴国盛教授由北大移师清华,筹办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和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2017年5月16日清华大学正式批准成立科学史系。2017年6月30日举办科学史系成立大会。第3届论坛全国科技编史学论坛将与成立大会联合召开。

兹将第3届论坛信息通报如下,欢迎全国同行(教师学生)报名参加,研讨科技编史学的最新进展,见证清华科学史系成立大会之盛况!

主办单位:清华大学科学史系、“世界科学技术通史研究”课题组

会议时间:2017年6月30日-7月1日

会议地点:清华大学蒙民伟楼-辽宁大厦

会议费用:免会务费、免费提供会议期间的午餐和晚餐

交通费用:自理

住宿:请自行解决住宿问题(非常抱歉)

请联系会务孟洁邮箱:mengjie1029@tsinghua.edu.cn

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办公室电话:62790252

 

第3届全国科技编史学论坛

日程

6月30日(周五)

8:00-9:00,代表报到

报到地点:清华大学蒙民伟楼(清华校内西操场西南角)

9:00-10:00

清华大学科学史系成立大会

10:00-10:30

集体合影与茶歇

10:30-11:50

编史学论坛第1场

主持人:吴国盛

1)    刘钝(清华大学):科学史名家佚事

2)    曲安京(西北大学):传统的力量——为什么会有数学危机?

12:00-1:30

午餐

地点:清华大学熙春园餐厅

2:00-4:00

编史学论坛第2场

主持人:吴彤

1.    关增健(上海交通大学):中国计量史的探索

2.    鞠实儿(中山大学):中国算学史研究本土化——以刘徽、祖冲之计算周径率为例

3.    刘胜利(四川社会科学院):象思维与中国古代科学的编史学

茶歇10分钟

编史学论坛第3场(4:10-6:10)

主持人:刘兵

1)    冯锦荣(香港大学):从汴京到北京:舆图及仪器的科学史历程

2)    纪志刚(上海交通大学):数学史需要编史学吗?——来自Plimpton322与日高图说的启示

3)    韩琦(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所):从矿务顾问、化石采集者到考古学家——安特生在中国的科学活动

7月1日(周六)

8:00-10:00

编史学论坛第4场

主持人:杨舰

1)    郝刘祥(中国科学院大学):表征、干预与实在——科学革命的编史学

2)    张卜天(清华大学):科学与世俗化

3)    胡翌霖(清华大学):工业革命与科学革命

茶歇

10:10-12:10

编史学论坛第5场

主持人:冯立昇

1)    王扬宗(清华大学):中国现代科学精英的代际特征及相关问题

2)    郭金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所):1935年太平洋科学协会海洋学组中国分会的成立与影响

3)    林磊(San Jose State University):清华大学70和80年代的液晶研究

12:10-2:00午餐

2:00-4:00

编史学论坛第6场

主持人:王扬宗

1)   王作跃(California State Polytechnic University, Pomona):中美科技交流:从核军备控制到气候变化

2)   Iwo Amelung(Goethe-Universitaet Frankfurt am Main):科学与认同:发现“中国光学”

3)      芦笛(清华大学):迟到的先驱:医学传教士师惟善的六年汉口经历考述

茶歇

4:10-6:10

编史学论坛第7场

主持人:张卜天

1)   蒋澈(北京大学):自然志的技术化

2)姜丽婧(Chemical Heritage Foundation):从当代中美生物科学中“伪科学”的涵义变迁谈跨国科学的多重效应

14)   吴国盛(清华大学):科技史与科技博物馆

6:10-6:30

编史学论坛闭幕式

weinxin
我的微信
关注科学史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 本文由 发表于 2017年7月5日 18:14:21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dhs.tsinghua.edu.cn/?p=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