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9日系学术例会第77期纪要:闫欣芳、李兵主讲

2020年12月9日系学术例会第77期纪要:闫欣芳、李兵主讲已关闭评论3,615

12月9日上午9点,科学史系例会在本系系厅举行,本次例会的汇报人为闫欣芳博士和李兵博士后。

闫欣芳的报告题目为“伍光建与卡尔·皮尔森的交往”。报告主要讲述了中国20世纪初期继严复之后的一代翻译大家伍光建在伦敦大学学院(UCL)学习科学的经历。已有研究大多从文学史或者翻译史的视角对伍光建展开讨论,但是通过史料挖掘发现,伍光建在中国近代科学史上也扮演着先驱者的角色。他在北洋水师成为严复的得意弟子并在他的推荐下留英,成为继严复之后最早到西方学习物理学的一批人之一,他也是中国第一位物理学博士李复几赴英留学时的引荐人,他在回国后任教南洋公学时期编译了一套物理学教材,成为当时中国最早的一套较为完整的理科教材,为中国近代早期的科学教育做出重要贡献。伍光建1888年进入伦敦大学学院数学系,跟随现代统计学鼻祖卡尔·皮尔森(Karl Pearson,1857-1936)学习应用数学与力学。报告通过在伦敦大学学院发现的一些新史料,披露了伍光建跟随卡尔·皮尔森学习科学并与之交往的情况,同时报告基于新的史料指出了既有研究中的一些史实错误,比如“伍光建1890年从伦敦大学毕业回国”,事实上伍光建1889年7月便从伦敦回国,而且只是短暂地学习了一年,并未取得学位,没有“毕业”一说。

2020年12月9日系学术例会第77期纪要:闫欣芳、李兵主讲

闫欣芳博士

报告结束后,杨舰老师进行了评论,再次强调了伍光建在中国科学史上的重要性,并指出对科学人物的研究不应该只关注“职业科学家”,因为像伍光建、鲁迅、赵元任这样的人物很难被纳入“职业科学家”的范畴,但是他们都曾对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近代科学做出过重要贡献。王程韡老师建议可以再深挖一些历史细节,以解释他的一些行为和抉择的合理性,比如为什么伍光建只在UCL学习了一年就回国了,而为什么在之后的人生阶段里又没有把科学作为一生的事业。王巍老师建议谈谈伍光建后来的文学翻译事业是如何受到他所受的科学训练的影响的,比如他是否翻译过一些科幻作品,或者他的文学作品是否有受到“科学”影响的痕迹。胡翌霖老师也建议既然皮尔森和伍光建对科学之外的哲学、宗教问题都有涉猎,可以看看伍光建翻译的一些哲学作品里是否有皮尔森思想的痕迹。闫欣芳同学对老师和同学们的问题和建议做了一一回应。

李兵报告的题目是“清华大学与冀中根据地抗日”,叙述了叶企孙、熊大缜等一批清华师生以科学技术作为武器参加了冀中敌后平原根据地抗日的历史过程,认为他们不仅为抗日战争做出了直接的贡献,而且为根据地社会的军事化学工业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并通过回到历史情境中,从宏观上对这批清华学人之遭遇进行了阐释。

2020年12月9日系学术例会第77期纪要:闫欣芳、李兵主讲

李兵博士后

本次报告的评论人是杨舰老师,他就选题缘起和研究的意义、内容、方法等多方面作了评议,进一步说明了抗战科技史研究的问题、思路以及这个报告所关涉事件更大的历史背景,并指出研究者既要能够沉浸到史料当中去,又不能被史料牵着走,有意识地跳出史料来思考自己所关心的问题。然后王巍老师从三方面作了点评,一是当代史研究与论文发表中面临的困难,二是需要对一些关键人物的生平作进一步考察,三是建议以清华师生参与冀中抗战的科技活动为重点来写作。王泽坤同学通过与个人过去所学历史知识作比较认为该报告为重新认识河北抗战史提供了新的认识。

weinxin
我的微信
关注科学史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0年12月9日 19:57:56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dhs.tsinghua.edu.cn/?p=6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