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3至16日,2020年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年会在北京召开。本届会议由北京科技大学主办,于北京西郊宾馆召开。来自全国各地200多家高校和研究机构的400 多位科技史工作者和研究生参与了是次会议。会议学术报告分为大会报告和分组报告。我系刘钝教授在大会开幕式上做了致辞。本次年会共有20个分会场,我系刘兵教授和杨舰教授分别作为性别与科学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与综合史专业委员会主任主持了这两个分会场的组织工作。我系多位师生在不同分场做现场报告。
以下是大会派发的《2020年学术年会摘要集》中所记载的我系师生提交的报告题目和摘要(依照《摘要集》顺序排列):
1. 肖尧,《试论太初历中的历元确定与“籍半日法”问题》(天文学史)
2. 乔宇,《谁发现了热力学定律?––从对Carnot与Joule两难困境的协调看》(物理学史)
3. 蒋澈,《亚里士多德主义植物学体系论析––以伪亚里士多德<论植物>为中心的考察》(生物学史)
4. 陆伊骊,《二十世纪生物史上的另一位华裔百岁老人:凌宁》(生物学史)
5. 马玺,《尼亚拉加瀑布:一个地质奇观的形成史》(地学史)
6. 戴碧云,《观察与文本:论维萨留斯如何认识人体》(医学史)
7. 高旭东,《科学主体的扩大––爱因斯坦的大众传媒形象与近代中国科学观念的变迁》(综合科技史)
8. 李兵,《清华大学与华北敌后根据地抗日》(综合科技史)
9. 秦晋,《从‘民权’轮工程看全面抗战前重庆发展造船工业的尝试》(综合科技史)
10. 杨舰(与王公),《抗战中的军医学校营养研究所》(综合科技史)
11. 闫欣芳, “Moving knowledge and transforming language: The vernacular movement in the flows of western science in China” (综合科技史)
12. 严弼宸,《试验与冶炼之辩––论南图藏<坤舆格致>抄本第二卷内容与卷次》(金属史)
以上可见,我系参会人员包括教授、助理教授、博士后、研究生共12人,分别参与了天文学史(1人)、物理学史(1人)、生物学史(2人)、地学史(1人)、医学史(1人)、综合科技史(5人)、金属史(1人)。此外,我系还有多名研究生旁听了会议。
在年会期间,我系多名教师参与了学会的理事与组织建设工作。根据学会决定,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2021年学术年会将在西安举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