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系副教授王程韡在《自然辩证法研究》上发表题为《“地方性场所”的实验室化过程——以中国集体化时期的麻风防疫史为例》的文章。文章回顾了实验室研究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历程,并指出(经济金融)基础设施以及(医疗实践)多重本体的两个转向可以使实验室研究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尤其是对将“不确定性下的反复试验”作为发展特色的中国而言,到狭义的实验室以外去探究事实和科学的意义建构(sense-making),更是“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文章的早期版本定名为《给我一个实验室,我将……要是不给呢?》,旨在向Bruno Latour的名篇《给我一个实验室,我将举起全世界》致敬,并在“第八届全国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暨科学技术学两委联合年会”上做了大会报告。在审稿人的建议下,文章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删减。
王程韡老师和他的团队一直致力于实验室研究传统的继承与发展。在系统介绍STS相关理论和方法脉络的研究生课程“科学技术学研究方法”的基础上,他的进阶版课程“科学、技术与医学人类学研究专题”也即将开出。

我的微信
关注科学史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