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议大合照
2018年12月22日,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传播与科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科协-清华大学科技传播与普及研究中心主办的“第4次北京科学传播学论坛”在本系系厅举行。

吴国盛教授致辞

吴彤教授致辞
开幕式上,清华大学科学史系主任、专委会主任吴国盛教授(清华大学)和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吴彤分别致开幕词。论坛分上下午两部分进行,共发表13个科学传播领域的专业报告。

单之蔷
上午半场,刘兵教授(清华大学)发表了“公众科学素养与教育界对核心素养的关注”,刘立教授(清华大学)发表了“再谈公民科学素质测评指标体系”,蒋劲松副教授(清华大学)发表了“关于‘相信科学’的相关思考”,周荣庭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发表了“幼儿园阶段 STEM 教育的课程设计与教学实践”,单之蔷总编(《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发表了“传播-建构-呈现:中国国家地理科学传播三阶段”,韩建民院长(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融媒体与主题出版研究院)发表了“主题出版与科学传播”等主题报告。

吴琦来副教授

杨虚杰

胥琳佳
下午,杨虚杰副总编(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报告了“科学传播之‘圈’‘群’现象浅议”,张朝军主任(《石油勘探与开发》编辑部)报告了“科技期刊在科学传播共同体中的作用”,田松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报告了“在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的临界点上”,胥琳佳副教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报告了“科技争议中的社会文化、媒介与公共舆论”,吴琦来副教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报告了“公众对社会性科学议题的认知及认知解码研究——以转基因议题为例”,陈方舟工程师(战略支援部队航天系统部参谋部 ) 报告了“大科学工程决策中的公众参与:以美国‘后阿波罗时代’航天项目为例”,肖思思(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报告了“自媒体与专业媒体进行科学传播的比较研究——以基因编辑婴儿事件为例”。

会议大合照
会议在热烈的气氛中圆满落下帷幕。吴国盛教授表示,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将一直把“科学传播学与科学博物馆学”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之一,不定期为学界同行提供学术交流的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