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2018年度学术年会分会场日程

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2018年度学术年会分会场日程已关闭评论2,795
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2018年度学术年会分会场日程

第六教学楼

 第六教学楼地图

农学史(六教 6A411)

10月27日下午

14:00 – 15:30  主持人:李荣华        

14:00 – 14:10  孙金荣:山东省传统村落的文化意蕴与价值

14:10 – 14:20    群:巾帼女杰,世之圭表——记我国著名动物病理学家陈万芳教授

14:20 – 14:30  闵祥鹏:“冬无雪”与汉唐气象史料的再认识

14:30 – 14:40  方锡良:论《农业圣典》中的生态智慧与伦理关怀

14:40 – 14:50    铭:乡村振兴中如何保护和利用农业文化遗产

14:50 – 15:00  李兴军、刘志国:论“葵”“菘”易位及语义嬗变

15:00 – 15:10    燕:二十四节气农耕民俗的误读与认知

15:10 – 15:30   

 

15:30 – 15:45   

 

15:45 – 17:50  主持人:李兴军

15:45 – 15:55  王宝卿、马刚:古代农学家氾胜之研究

15:55 – 16:05  李昕升:重提南瓜史研究的一些问题

16:05 – 16:15    丽:从生活到理想——明清时期的关中民间园圃经营

16:15 – 16:25    昊:从“水引,挼如箸大”看魏晋南北朝时期箸的形制与使用

16:25 – 16:35  房小捷:1933年中国种植业产量和产值研究

16:35 – 16:45  王保宁:以新作物为名:乾嘉年间徽州驱逐棚民运动再讨论

16:45 – 16:55    萍:历史时期海南茶树资源与茶叶开发探析

16:55 – 17:05  宋元明:晚清中西蚕学知识的交流与互动:以蚕微粒子病防治为中心

17:05 – 17:15    珍:郊野的可塑性:再谈文人园林的农业开发属性

17:15 – 17:25  周红冰:汉代农学思想对阴阳五行论的吸收:以“五谷”词义的变化为例

17:25 – 17:35  樊汇川:近代中国茶学建制化历程

17:35 – 17: 50讨 

 

10月28日上午

08:30 – 09:55  主持人:孙金荣

08:30 – 08:40  丁晓蕾:太湖流域蔬菜饮食史考略

08:40 – 08:50  李荣华:以点带面——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典型

的树立

08:50 – 09:00  何红中、蒋静:汉唐西域小麦的种植拓展与动因初探

09:00 – 09:10  高国金:《蚕桑简编》版本及流传考辨

09:10 – 09:20    点:“生民之道,乐为大焉”——王祯《农书》中的薅鼓

09:20 – 09:30  王政军:明清民国时期青岛地区甘薯的引种推广及其影响研究

09:30 – 09:40    绯:浅谈近现代动物疫病传播与社会变革——从非洲猪瘟谈起

09:40 – 09:55   

 

09:55 – 10:05   

 

10:05 – 11:40  主持人:方锡良

10:05 – 10:15  王双同:乡村文化振兴下《齐民要术》农本思想的传承与超越

10:25 – 10:35    超:穄、稷名实考辩

10:35 – 10:45  陆天雨:论两宋诗词对茶民俗的接受与重构

10:45 – 10:55  张洪玉:美国牧草的生产历史及其利用

10:55 – 11:05    彦:苦瓜在中国的引种和推广研究

11:05 – 11:15  张逸鑫:基于农业伦理的二十四节气与现代农业生产的耦合

11:15 – 11:25  田雁冰:论析李铮友农业思想及其实践

11:25 – 11:40   

 

天文学史(六教6A409)

10月27日下午

13:20 – 15:25    主持人:石云里   

13:25 – 13:45    钮卫星:《符天历》历元问题再研究

13:45 – 14:05    褚龙飞:“黄百家《明史•历志》新探”

14:05 – 14:25    吕传益:中国传统历法中的“三正”问题研究

14:25 – 14:45    韩东阳:伊斯兰历法研究现状与手稿

14:45 – 15:05      倩:徐光启的天文计量思想

15:05 – 15:25    宁晓玉:20世纪60年代中国世界时系统的建立

 

15:25 – 15:40     

 

15:40 – 18:00    主持人:孙小淳

15:40 – 16:00    关瑜桢:希腊天文学理论与实践中的实用特点

16:00 – 16:20    邓可卉:论汉代浑盖学说的相互借鉴及浑仪的创始

16:20 – 16:40      军:五运六气理论的天学基础

16:40 – 17:00    刘未沫:数的宇宙生成论——北大秦简《鲁久次问数于陈起》与柏拉图《蒂迈欧》比较研究

17:00 – 17:20    朱晓天:《周髀算经》“北天枢”测量考

17:20 – 17:40    吴玉梅:霍金的哲学思想

17:40 – 18:00    朱慧涓:民国时期中国天文学家对宇宙膨胀思想的理解

 

10月28日上午

08:40 – 10:00    主持人:邓可卉

08:40 – 09:00    马莉萍:《明实录》中的日月行星记录

09:00 – 09:20    宋爱军:周公测景与唐元清三次天文大地测量

09:20 – 09:40    赵江红:从宿占到禽占——文化交流视域下的星禽术研究

09:40 – 10:00      凯:日本古代北极光记录再研究

 

10:00 – 10:20     

 

10:20 – 12:00    主持人:钮卫星

10:20 – 10:40    董煜宇:清代中西知识碰撞融合视域中的齐梅麓创制天文钟再研究

10:40 – 11:00    陈志辉:北京古观象台天文仪器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欧洲人眼中的双重印象

11:00 – 11:20    朱浩浩:论阿拉伯星占学在中国的影响——以新发现的《天文书》批注为中 心 (苏云梦代做报告)

11:20 – 11:40      楠:利玛窦与天地仪——地心环形天球仪在中国的传入

11:40 – 12:00    宋神秘:传世著作《星命溯源》探究

12:00 – 12:10    总结

 

医学史(六教6A405)

10月27日下午

13:00 – 14:05  主持人:陈琦

13:00 – 13:15  张大庆:中国科技史学会医学史专委会工作报告

13:15 – 13:25  陈达维:麻黄素的重发现与中国药理学的建立和发展

13:25 – 13:35  宋铭恩:试论国产青霉素的研制对朝鲜战争的影响

13:35 – 13:45  张艳荣:龟井贯一郎与镰仓会议——美军对日本细菌战调查的拐点

13:45 – 13:55    毅:民国时期疫苗的制造

 

13:55 – 14:45  主持人:文庠

13:55 – 14:05    赟:发挥院史文化育人功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14:05 – 14:15  范庭卫:苏州福音医院精神病人收治研究

14:15 – 14:25  王兰平、张巧穗:大型系列丛书《宁波华美医院百年档案》编撰旨趣

14:25 – 14:35  杨亚端、谷晓阳:言医?言商?中国大陆医学院校徽中的蛇杖

14:35 – 14:45  葛海涛:1915、1921年洛克菲勒基金会来华考察布局之旅

 

14:45 – 15:15   

 

15:15 – 15:55  主持人:张艳荣

15:15 – 15:25  章梅芳:北京产科医疗的近代化转变(1912 – 1937)

15:25 – 15:35  胡云天、甄  橙:南京国民政府管理下的助产士教育发展(1927 – 1937)

15:35 – 15:45  唐文佩:产科超声:在技术与社会之间

15:45 – 15:55    苗:中国近代首部汉译日文产科学著作《竹氏产婆学》探析

 

15:55 – 16:55  主持人:章梅芳

15:55 – 16:05  陈淑如、熊  斌:探讨湖北地区中医药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

16:05 – 16:15  邢菁华:中国体外诊断技术发展的历史进程

16:15 – 16:25  付馨悦:中国中学生理学教育之嚆矢

16:25 – 16:35  袁紫玉、李树雪:司徒博——中国齿科医学教育的先驱

16:35 – 16:45  白吉可:神经衰弱快速综合治疗方法之历史

 

16:45 – 17:35  主持人:财吉拉胡

16:45 – 16:55    坤、于竹青:当代提倡儒医文化的现实意义

16:55 – 17:05    夙:在心理人类学诠释的世界传统医学背景中理解中医——以“取象比类”为例

17:05 – 17:15  钱奕冰:茶在明清医学中的应用——以明清徽州松萝茶为例

17:15 – 17:25  孙易娜:清代名医杨际泰与《医学述要》

17:25 – 17:35  张树剑:平面与立体的对峙——穴位解剖史研究

 

10月28日上午

09:00 – 09:40  主持人:唐文佩

09:00 – 09:10  曾日红:遗体捐献决定权中的权利与权力之争

09:10 – 09:20  苏静静:哈佛脑死亡定义与标准的构建——医学、技术与社会

09:20 – 09:30  张洪雷:《哈萨克医典》医学伦理思想研究

09:30 – 09:40  王小丁:格物致知思想对中医发展史的影响——纪念李时珍诞辰500周年

 

09:40 – 10:20  主持人:崔为

09:40 – 09:50  徐煌钰、孙灵芝、周立群:先秦两汉药膳史纲要

09:50 – 10:00  财吉拉胡:历史人类学视角下的辽宁省蒙医药学

10:00 – 10:10  胡映芝:壮医药线点灸疗法的历史研究

10:10 – 10:20  达尔文·尼夏:藏医《四部医典》系列医用唐卡画家再考

 

10:20 – 10:30   

 

10:30 – 11:10  主持人:苏静静

10:30 – 10:40    蒙:精英化还是大众化——胡适与北京大学医学院的创办

10:40 – 10:50  李恒俊:从战伤救治到预防为主——中央苏区的疫病防治与群众卫生运动

10:50 – 11:00    焱:知识–权力互构下的主体地位变迁——以近代中国城市中医为例

11:00 – 11:10  郭秀芝、孙昌赫:中国医科大学延安时期外籍教师的医学贡献

 

11:10 – 12:00  主持人:高晞

11:10 – 11:20    静:民国时期中医的“实证科学化”——布尔迪厄实践哲学的视阈

11:20 – 11:30    庠:寓理于情——毛泽东对中国传统医药发展道路的探索

11:30 – 11:40  何凯文:中医科学性研究的现代学术史探析

11:40 – 11:50    琦:近代中国“新医学”概念的出现及时代演变

11:50 – 12:00  张大庆:总结

 

 

数学史(六教6A403)

10月27日下午

13:20 – 15:00  中国古代数学史  主持人:高红成

13:20 – 13:40  王熙熙:《九章算术》与刘徽注中关于正负术算理的再研究

13:40 – 14:00    芳:中国传统数学《方程》中的数学思维及其分类研究

14:00 – 14:20  杨敬禹:算筹对数学思想的影响

14:20 – 14:40  田春芝:从《九章算术》看秦汉女性在经济生产中的作用

14:40 – 15:00    丹:关于中考中的中国古算题分析

 

15:00 – 15:30   

 

15:30 – 17:30  清代数学史  主持人:赵继伟

15:30 – 15:50  纪志刚:吸纳与改易——明清中算家对《几何原本》的回应

15:50 – 16:10  王鑫义:明安图、董祐诚、项名达的无穷级数表示法研究概述

16:10 – 16:30  格日吉:试论局弥旁等分圆周思想方法

16:30 – 16:50  高红成:“蒲莞并生”“两鼠穿垣”两题在晚清

16:50 – 17:10  郭世荣:清末才女江憙的短暂数学生涯

17:10 – 17:30  徐泽林:关于和算与清代数学的比较

 

10月28日上午

09:00 – 10:40  中国近现代数学史  主持人:郑方磊

09:00 – 09:20  罗见今:计数组合论的创新者——徐利治与高尔德

09:20 – 09:40    亮:田方增及其数学贡献

09:40 – 10:00    霞:孤立子理论在中国的早期发展

10:00 – 10:20  陈克胜:中国拓扑学家谱系与学术传统

10:20 – 10:40  戴美政:西南联大数学家的科学贡献与学会活动

 

10:40 – 11:00   

 

11:00– 12:00    外国数学史  主持人:郭园园

11:00 – 11:20    鹏:吠陀历法概述及其中日月位置推算方法

11:20 – 11:40  赵继伟:对《大术》的一处校订

11:40 – 12:00  王幼军:数学与信仰——帕斯卡尔的数学心路历程

 

 

物理学史(六教6A401)

10月27日下午

13:00 – 14:10  主持人:白欣  召集人:陈印政

13:00 – 13:15  王大明:狭义与广义大科学辨

13:15 – 13:30  邱韻如:教科書的物理定律表徵與物理發展史之歧異——以克卜勒行星定律為例

13:30 – 13:45  汪志荣:基于辉格式科学史的科学本质观教育现象探讨——以中学物理教科书介绍伽利略落体研究为例

13:45 – 14:00  吕增建:物理学史与物理教育

 

14:00 – 14:10  休息与讨论

 

14:10 – 15:10  主持人:白秀英  召集人:冯珊珊

14:10 – 14:25    梅:李问渔物理学著作研究

14:25 – 14:40  游战洪:汉代弩机技术复原试验研究

14:40 – 14:55  丁兆君:量子通信理论与实验研究在中国的发展

14:55 – 15:10    平:中华全国电气协会及其《电气》杂志研究

 

15:10 – 15:30   

 

15:30 – 17:45  主持人:苏湛  召集人:王洛印

15:30 – 15:45  白秀英:中国第一台高速摄影机研制的背景、过程与创新

15:45 – 16:00  陈崇斌:中国牌晶体的原始创新之路

16:00 – 16:15    欣: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研究研究生班历史始末

16:15 – 16:30  陈印政:北洋大学堂与机械高等教育的肇始

 

16:30 – 17:30  主持人:咏梅  召集人:汪亚平

16:30 – 16:45    湛:从计算模板视角看麦克斯韦的类比方法

16:45 – 17:00  王洛印: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法拉第在皇家研究院

17:00 – 17:15  汪亚平:奥托·斯特恩对质子磁矩的研究

17:15 – 17:30  冯珊珊:迦诺《基础物理学》在晚清的译介与影响

 

10月28日上午

09:00 – 10:30  主持人:聂馥玲       召集人:沈平

09:00 – 09:15  戴美政:西南联大物理学家的科学贡献与学会活动

09:15 – 09:30  马凯莉:德维特——量子引力奠基者

09:30 – 09:45  周文臣:科学史学科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

09:45 – 10:00  程守华:量子场论发展史与人工智能

 

10:00 – 10:25   

 

10:25 – 11:40  主持人:丁兆君召集人:尹晓冬

10:25 – 10:40    成:1942 年中国的一次科学盛事——纪念牛顿三百周年诞辰

10:40 – 10:55  梁凌峰:密歇根大学理论物理的推手——哈里森·麦卡利斯特尔·兰德尔

10:55 – 11:10  李振楠:美国物理学家大卫·丹尼森传

11:10 – 11:25  班思雨:英国著名光学专家特纳传

11:25 – 11:40  尹晓冬:卓越的社会活动家——瑞典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阿尔文1972年访华初探

 

中国近现代科技史(六教6A311-313)

 

10月27日下午 第一分会场(6A311)

13:00 – 15:10  主持人:杨舰

13:00 – 13:15    鸥:不能忘却——20世纪50年代在清华大学工作的苏联专家们

13:15 – 13:30    程:建国初期医学学苏联运动研究

13:30 – 13:45  姜玉平:1978年上海交大访美与中美科教交流渠道的重建

13:45 – 14:00  提问与讨论

14:00 – 14:15  熊卫民:做事的运动及其运作模式

14:15 – 14:30    菲:建制化对中国环境科学发展的影响——以中科院环境化学研究所为例

14:30 – 14:45  傅海辉:运十大型客机下马原因浅析

14:45 – 15:00  胡化凯:“文革”初期造反派对《科研十四条》的批判

15:00 – 15:10  提问与讨论

 

15:10 – 15:30   

 

15:30 – 17:45  主持人:鲍鸥

15:30 – 15:45  王佳楠:海南岛热带农业开创及发展的历史考察

15:45 – 16:00  霍知节:走向稀土大国的创新之路——包钢稀土一厂复产和扩建及产品研发(1964-1977)

16:00 – 16:15  刘红晋:任务带学科与清华核学科建设——滕藤与核燃料后处理研究

16:15 – 16:30    晋:国内小型船艇类海军文物保护刍议——以三艘炮艇文物为例

16:30 – 16:45  提问与讨论

16:45 – 17:00  何凯文:明清传教士与西方科学在华整体生成——从神权中心到君权中心

17:00 – 17:15  张庆伟:17世纪科学革命与明清间的中国

17:15 – 17:30    翮:晚清译著《植物学》外文底本考

17:30 – 17:45  提问与讨论

 

10月27日下午 第二分会场(6A313)

13:00 – 15:00  主持人:江洋

13:00 – 13:15  李成智:民国时期(1911–1949)中国航空事业概观

13:15 – 13:30    钫: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作物培育与改良

13:30 – 13:45  王瑶华:近代中国学生身体检查制度的兴起与初步建立(1903 – 1929)

13:45 – 14:00  提问与讨论

14:00 – 14:15    晓:李约瑟镜头下的中国战时科学

14:15 – 14:30    公:李约瑟与战时中国的营养学研究

14:30 – 14:45  马燕洋:民国时期家庭卫生观念与知识的传播——以新生活运动期间相关纸媒为主要考察对象

14:45 – 15:00  提问与讨论

 

15:00 – 15:30   

 

15:30 – 17:45  主持人:刘晓

15:30 – 15:45    洋:重看“科玄论战”——对科学近代化中文化冲突的微观政治考察

15:45 – 16:00  闫欣芳:何为“赛先生”?——《新青年》中的“科学”

16:00 – 16:15    雷:民国时期中学综合科学教科书的特点及其启示

16:15 – 16:30  提问与讨论

16:30 – 16:45  兰智高:近代西方工程师物理学家研究

16:45 – 17:00    琼:近代机器造纸技术引进与应用研究

17:00 – 17:15  雷丽芳:近代中国钢铁技术引进的另一条路径——以民国时期山西地区钢铁企业为中心

17:15 – 17:30  张伟兵:中国第一水工试验所创建过程史实分析

17:30 – 17:45  提问与讨论

 

科技人物研究(六教6A309、313)

10月27日下午(6A309)

13:00 – 15:00  科技人物群体研究  主持人:张藜教授

13:00 – 13:20    剑:中国科学社特殊社员研究

13:20 – 13:40  夏如兵:民国时期国立中央大学农学家群体的初步研究

13:40 – 14:00  张立生:谢家荣与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选举

14:00 – 14:20    新:从收支明细表看1950年代科学家的经济生活——以黄葆同和冯之榴夫妇为例

14:20 – 14:40  李海静:传承、创新、发展——三代科技人的钱塘治江故事

14:40 – 15:00   

 

15:00 – 15:20   

 

15:20 – 17:20  物理、化学、地学领域科技人物研究

主持人:张剑教授

15:20 – 15:40  李月白:钱学森在情报学上的一个理论及其实践与遭遇

15:40 – 16:00  杨延霞:家国情怀——钱三强“原子梦”的精神支撑

16:00 – 16:20  陈正洪:气象学家谢义炳学术成长探索

16:20 – 16:40  陈功东:对美国化学家莱纳斯·鲍林1973年和1981年两次访华的历史研究

16:40 – 17:00   

17:00 – 17:20  科技人物分会委员会会议(请本次到会的全体科技人物分会会员参加)

 

10月28日上午(6A313)

09:00 – 10:40  生命科学与医学领域科技人物研究

主持人:罗兴波副教授

09:00 – 09:20  胡宗刚:秦仁昌在云南的一段经历

09:20 – 09:40  武士龙:闻玉梅的乙肝情结——闻玉梅的早期科学研究

09:40 – 10:00  宋铭恩:张为申与新中国抗生素事业

10:00 – 10:20   

 

10:20 – 10:40   

 

10:40 – 11:40  中外古代科技人物研究主持人:胡宗刚研究员

10:40 – 11:00  宋军朋:试论北宋初期博物高僧赞宁的科技成就与贡献

11:00 – 11:20    鑫:东亚西学东渐史上的宇田川榕庵

11:20 – 11:40   

 

 

科技史教学(六教6A407、303)

 

10月27日下午(6A407)

14:00 – 15:00  主持人:郑乃章教授   

14:00 – 14:30    磊:中国科学史教学中的辉格式倾向

14:30 – 15:00  赵晶晶:论BOPPPS模型在科学技术史教学中的应用

 

15:00 – 15:30   

 

15:30 – 17:30  主持人:杨承印教授

15:30 – 16:00  张茂林:景德镇陶瓷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生核心课程建设

16:00 – 16:30  刘宇星:《宇宙史话》课程介绍——兼论天文学史对大学生科学与人文素养的培养

16:30 – 17:00  冯晓颖:我国老科学家学生时代人格特征分析及其对科学教育的启示

17:00 – 17:30  张小健:论非校园科技史教育的路径、对策

 

10月28日上午(6A303)

09:00 – 10:00  主持人:尹晓冬教授

09:00 – 09:30  钮卫星:《世界科学技术史》课程的目标和内容

09:30 – 10:00  吴国盛:科学通史应该讲哪些内容

 

10:00 – 10:30   

 

10:30 – 11:30  主持人:吴国盛教授

10:30 – 11:00  汪前进:《中国科技史古文选读》课程教材设计

11:00 – 11:30  杨承印:对科学史哲思想在西方理科教师教育中的发展思考

 

 

西方科技史(六教6A305、309)

 

10月27日下午(6A305)

13:00 – 15:00  西方古代至现代早期科技史

主持人:蒋澈

13:00 – 13:30  吴国盛:安提克塞拉机械

13:30 – 14:00  张东林:分割不可分割的一——雅各布·克莱因论希腊数学中的计数单元

14:00 – 14:30  鲁博林:托勒密《地理学》的世界图景

14:30 – 15:00  樊小龙:罗伯特·波义耳与颜色研究的化学传统

 

15:00 – 16:30  西方博物学史

主持人:晋世翔

15:00 – 15:30    猛:1834-1838年赫舍尔在好望角的博物学实作

15:30 – 16:00    虹:女性的情感与智识共建——十九世纪的姊妹博物学作家16:00 – 16:30杨  莎:贝利、自然课与博物学

 

16:30 – 18:00  科学编史学一般问题

主持人:张东林

16:30 – 17:00  王晶金:约瑟夫·阿伽西早期证伪主义科学编史学研究

17:00 – 17:30  杜海涛:作为政治史的科学史——从科学实践哲学的观点看

17:30 – 18:00  高旭东:会通与融合——二十世纪初科学革命的三种历史叙事研究

 

10月28日上午(6A309)

08:50 – 10:20  多元视角下的近现代西方科技史(I)

主持人:王哲然

08:50 – 09:20    骏:史密森学会早期史探寻

09:20 – 09:50  沈云都:阿多诺数学批判背后的民族话语

09:50 – 10:20  李文靖:威廉·翁贝格与十八世纪早期由化学基质传统到化学合成传统的范式转变

 

10:20 – 10:30  茶歇与自由讨论

 

10:30 – 12:00  多元视角下的近现代西方科技史(II)

主持人:李文靖

10:30 – 11:00    振:从“两种文化”到“三种文化”

11:00 – 11:30  张嘉懿:测光与天体物理的开端

11:30 – 12:00  范晓娟:从中学生对瓦特、蒸汽机认知现状看科学素质教育存在问题——基于广西南宁市某中学的调查

 

 

气象科技史(六教6A115、305)

主题: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气象科技史

 

10月27日下午(6A115)

14:00 – 15:35  主持人:高学浩      

14:00 – 14:25  李晓岑:气候变化背景下的铜与氐羌民族(特邀)

14:25 – 14:50  刘立成:沙市海关气象档案资料初探

14:50 – 15:15  张书余:寿邵文教授与大气科学

15:15 – 15:35  陈正洪:“一带一路”与气象科技史研究

 

15:35 – 15:50   

 

15:50 – 18:00  主持人:罗勇

15:50 – 16:15  馮錦榮:十九世紀七、八十年代中日科技書籍與西方氣象儀器的譯硏--以傅蘭雅(John Fryer)、江衡合譯《測候器》(或作《測候諸器說》)及保田久成譯《氣象觀測法》為中心(特邀)

16:15 – 16:35    涛:营口近代气象观测史的研究

16:35 – 16:55  张改珍:竺可桢气象研究

16:55 – 17:15    挺:清钦天监观象台上的坐更台与测雨台

17:15 – 17:30  朱学娟:论民国时期气象电报的初步运用与发展

17:30 – 18:00   

 

10月28日上午(6A305)

08:50 – 12:00  主持人:王志强

08:50 – 09:15  劉昭民:中國古代氣象史之特徵(特邀)

09:15 – 09:40  解明恩:西南联大的气象教育与人才培养

09:40 – 10:05    萍:从《用天气图制作预报的原理》看艾伯克龙比的气象学思想

 

10:05 – 10:20   

 

10:20 – 10:40    威:中国“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研究”的历史演进(1920s–1970s)

10:40 – 11:00  叶梦姝:理解天气的不确定性——过去和未来的观念

11:00 – 11:15  钱馨平:昆山县立公共理科实验室测候所考

11:15 – 12:00   

 

金属史(六教 6A114)

10月27日下午

13:00 – 15:00  主持人:刘培峰教授   

13:00 – 13:20    伟:世界冶金史分期问题的探讨

13:20 – 13:40  陈建立:中国早期黄金与黑铁的技术观察

13:40 – 14:00  李延祥:嫩江流域早期青铜冶金初探

14:00 – 14:20  罗武干:关于早期砷铜之路的思考

14:20 – 14:40    煜:湖北宜城跑马堤墓地出土铜器制作技术研究

14:40 – 15:00  黄全胜:基于炉渣分析为主揭示古代炼铁技术的研究与探索

 

15:00 – 15:20   

 

15:20 – 18:00  主持人:潜伟教授

15:20 – 15:40  周卫荣:从叠铸到翻砂

15:40 – 16:00  刘思然:宋辽金元时期的坩埚炼铅与早期用煤

16:00 – 16:20  刘培峰:传统非高炉炼铁技术的现代适应——以宁夏兰鑫公司为例

16:20 – 16:40    维:明代白银的消费与流动——以《天水冰山录》籍册的金银为例

16:40 – 17:00    凰:“错(金)银”工艺模拟实验及相关问题探讨

17:00 – 17:20    可:内蒙古地区出土金银器统计分析

17:20 – 17:40    琴:传统工艺品产地的产业集群特征和课题——以鹤庆银器的产地新华村为例

17:40 – 18:00  闵海霞:中国字画修复常用宣纸的性能分析及优选

 

地学史(六教6A113)

10月27日下午

14:00 – 15:00  主持人:黄义军教授点评人:汪前进教授  

14:00 – 14:20  黄义军:作为装饰的地图

14:20 – 14:40  刘晴晴: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河南省土地与人口城镇化的协调发展分析

14:40 – 15:00  劉昭民:路上絲綢之路興盛於西漢時代的考古學和礦物學史新證據

 

15:00 – 15:30   

 

15:30 – 15:50  武海平:清华大学地学系早期办学思路及特点

15:50 – 16:10  余格格:宋代文教建筑的规画原则探析

16:10 – 16:30  张立生:回归历史,是谓不朽——大庆油田发现真相争论的总结与述评

16:30 – 16:50  汪前进:中国回教徒是如何批判“风水术”的——以明王岱舆《正教真诠》为中心的考察

 

建筑史(六教6A213、414)

10月27日下午(6A213)

13:30 – 18:00  主持人:柳肃教授

13:30 – 14:00    舟:20世纪中国文物建筑保护思想的发展

14:00 – 14:30    拥:作为文化载体的中国历史建筑

14:30 – 15:00    超:辽代以降北京古城门、古街道、古坊区规划空间变迁研究及其保护刍议

15:00 – 15:30  刘临安:雄安新区——雄县县城营造史料释说

 

15:30 – 16:00   

 

16:00 – 16:30    肃:世界文化遗产永顺老司城遗址复原研究

16:30 – 17:00  朱永春:汉晋祠庙祭祀仪式转变与《营造法式》中帐藏制度

17:00 – 17:30  郭华瑜:历史研究与真实性解读——南京鼓楼的价值重现与诠释

17:30 – 18:00    坤:数字三维技术在古代建筑保护工程中的应用

 

10月28日上午(6A414)

09:00 – 11:45  主持人:柳肃教授

09:00 – 09:15  雍振华:灵囿考

09:15 – 09:30  朴玉顺:关于遗址类保护规划编制的关键问题研究

09:30 – 09:45    芃:钢构传统农宅的节能研究

09:45 – 10:00    众:南京大报恩寺遗址监测设计与实施

10:00 – 10:15  何韶颖:基于GIS的历史性城镇景观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研究

10:15 – 10:30  林秀姿:由科技教育视角看福建“建筑黄埔军”的形构与变迁

 

10:30 – 10:45   

 

10:45 – 11:00    吟:大都市边缘区历史文化村落社会资本考察——以广州黄埔古村为例

11:00 – 11:15  孙博文:闽系匠人匠语匠风反映的古代民间建筑技术流变

11:15 – 11:30    钰:唐式建筑中昂的组合形式的相关研究

11:30 – 11:45    钰:明代勒名城砖的分类研究与物勒工名

 

力学史(六教6A209、301)

10月27日下午(6A209)

13:00 – 15:00  分会场主席:叶红玲、王骥

13:00 – 13:20  隋允康:协同于学科研究进行学科史和方法论研究的领悟

13:20 – 13:40  郑锡涛:航空结构强度发展历程与现状

13:40 – 14:00  侯书军:振动利用科学技术史及其背后的中西文化比较

14:00 – 14:20  马宏伟:新工科背景下力学通识教育的重要性

14:20 – 14:40  赵慧明:力学在古代中国的萌芽与发展

14:40 – 15:00    骥:Mindlin板理论的起源及其进化历程

 

15:00 – 15:30   

 

15:30 – 18:00  分会场主席:马宏伟、仪德刚

15:30 – 15:50  张伟伟:古希腊数学力学家阿契塔的力学贡献与启示

15:50 – 16:10  吴昌华:研究科学史的几点体会

16:10 – 16:30  王细荣:钱令希先生学术成长资料的采集成果与工作感悟

16:30 – 16:50  彭细荣:基于破损–安全的结构优化发展历程及其启迪

16:50 – 17:10  叶红玲:疲劳结构优化发展历程及思考

17:10 – 17:30    然:新媒体时代开设力学通识课的一些思考

17:30 – 18:00   

10月28日上午(6A301)

09:00 – 10:20  分会场主席:隋允康、侯书军

09:00 – 09:20  杨绍琼:水下滑翔机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

09:20 – 09:40  杨迪雄:翻译《铁摩辛柯奖获得者演讲集》的体会与认识

09:40 – 10:00  刘沛清:大学通识教育的意义

10:00 – 10:20    栋:哥廷根力学思想研究

 

10:20 – 10:50   

 

10:50 – 12:00  分会场主席:郑锡涛、刘沛清    六教 6A301

10:50 – 11:10    欣: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研究班历史始末

11:10 – 12:00   

 

科技与社会经济史(六教 6A112)

10月27日下午

14:00 – 16:50  主持人:张涛教授  

14:00 – 14:20  张庆伟:科学的形上之维——戴震的第一篇科学哲学撰著

14:20 – 14:40    磊:社交媒体大规模个人数据资源驱动力的形成机制研究——基于技术发展的历史分析

14:40 – 15:00    涛: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历程及其在产业中的应用

 

15:00 – 15:30   

 

15:30 – 15:50  雷小苗:高科技产业的技术追赶与跨越发展

15:50 – 16:10  李彦昌:身份、话语与利益——民国时期药物称谓的“新旧之争”

16:10 – 16:30  王佳楠:从良种引进到实验改良——海南岛热带农业近现代化的发端(1910–1949)

16:30 – 16:50  邢菁华:创新与产业动态变化及演化关系——以中国体外诊断产业为例

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2018年度学术年会分会场日程

weinxin
我的微信
关注科学史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 本文由 发表于 2018年10月26日 10:16:13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dhs.tsinghua.edu.cn/?p=2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