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0日系学术例会第23期纪要:张楠主讲

2018年10月10日系学术例会第23期纪要:张楠主讲已关闭评论3,315

本次讨论班上,我系博士后张楠进行了关于中国古代天文仪器两个基本问题的学术报告。

首先,对浑象是否可以等同于现代天球仪进行了论证。记载中被称为“象”具有演示演功能的仪器,既包括球仪,也包括“地在天中”的环仪:同时被称为“仪”的演示仪器,主体结构均不是球,为环仪(钱乐之浑仪)或天顶(太平浑仪)。这就可以勾勒出古代仪象命名的基本规律,即环规为“仪”,圆球为“象”,但既非圆球又具有演示功能仪器的命名,就会出现一定偏差。

第二个问题关于浑天仪的定义与范围,提出浑天仪应为苏颂所说的“测候仪器”,同时具有明显的天文演示功能,范围包括唐代前的水运装置以及唐代后装有黄道系统的复杂浑仪。同时,测候传统可以向前追溯到古璇玑玉衡。因此,测候与演示共存的“亦仪亦象”传统,是演示仪器采用黄道体系以及记载中出现“仪象不分”情况的最主要原因。

与会师生就张楠博士的报告进行了提问与讨论。

随后,部分师生召开了“2018年全国科学技术史学术年会筹备会议。”

2018年10月10日系学术例会第23期纪要:张楠主讲 2018年10月10日系学术例会第23期纪要:张楠主讲

weinxin
我的微信
关注科学史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 本文由 发表于 2018年10月10日 18:57:31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dhs.tsinghua.edu.cn/?p=2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