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科史哲讲座第16讲纪要:Martin Carrier,“好的以科学为依据的政策建议什么样?”

清华科史哲讲座第16讲纪要:Martin Carrier,“好的以科学为依据的政策建议什么样?”已关闭评论2,215

2018年9月18日下午3点,本学期首次清华科史哲讲座正式在科学史系系厅举办。本次讲座的主讲人是德国比勒费尔德大学(Universität Bielefeld)的马丁·卡里耶(Martin Carrier)教授,讲座主题为“好的以科学为依据的政策建议什么样?”。

卡里耶教授是德国著名的科学哲学家,对科学方法论的历史、科学与社会的互动有深入研究。除了是多个学术团体的成员之外,卡里耶教授还荣膺了多种学术奖项,包括德国科学基金会2008年颁发的莱布尼茨奖(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Preis)和欧洲科学院2015年颁发的帕斯卡奖(Blaise Pascal Medal)。

清华科史哲讲座第16讲纪要:Martin Carrier,“好的以科学为依据的政策建议什么样?”

卡里耶教授在讲座中

卡里耶教授首先考察了科学的可信性问题。在各种社会议题中,科学上的不确定性被用来支持各种政治立场,甚至由于科学本身的这种特点,产生了针对科学的怀疑主义。公众因为观点立场上的党派性而对科学产生失望。一些产业界资助的研究同时也呈现出片面、虚假的特点。那么,传统观点中“不涉价值的科学”(value-free science)形象,是否还能得以维持呢?这种观点下,科学被认为只提供事实,是认识上的权威,而有关价值的决定是政治带来的。自培根起,关于客观性的传统观念就是这样描述科学知识的。但是,人们已经看到认知价值(epistemic values)取向和非认知价值(non-epistemic values)取向渗透在科学之中。认知价值涉及“何者值得被科学认知”这一问题的价值判断,而非认知价值判断乃是源于社会、经济、实用等因素。

如果我们接受这种二分法,那么乍看起来,关于客观的“不涉价值的科学”的新观念应当接受科学的认知价值,而排斥非认知价值。这样的科学观是否足够呢?卡里耶教授介绍了一种理论结构更为复杂的立场——非认知价值应当纳入科学政策的考量,非认知价值在多个层面、多个方面都渗透在科学活动中,也无法将之排除在科学之外。卡里耶教授举了若干例子,证明非认知价值可以在科学政策制定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从而,好的科学政策建议应当接受社会-经济价值,但同时也应当有意识地将事实与价值区分开。非认知价值可以为科学政策建议赋予结构,科学哲学家的责任是正视并澄清这些价值判断的存在。科学家也应当认识到这一点,并采取相应的行动。

卡里耶教授的报告引起了热烈的讨论。讲座后,卡里耶教授与科学史系师生及访客共进了晚餐。

清华科史哲讲座第16讲纪要:Martin Carrier,“好的以科学为依据的政策建议什么样?”

卡里耶教授与听众合影

weinxin
我的微信
关注科学史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 本文由 发表于 2018年9月18日 21:00:26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dhs.tsinghua.edu.cn/?p=2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