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科史哲讲座第97讲纪要:Mark Solovey, “Breaking Bad and the Problem of Conformity: Revisiting the Stanford Prison Study”

清华科史哲讲座第97讲纪要:Mark Solovey, “Breaking Bad and the Problem of Conformity: Revisiting the Stanford Prison Study”已关闭评论153

2025年8月7日下午,清华科史哲讲座第97讲邀请多伦多大学科学技术史与哲学研究所的索洛维(Mark Solovey)教授。做了题为Breaking Bad and the Problem of Conformity: Revisiting the Stanford Prison Study的讲座。清华大学科学史系教授王巍主持。

讲座伊始,索洛维教授介绍了他与维塞多(Marga Vicedo)教授共同主持的Breaking Bad书籍项目。他分享了撰写该书的动机,以及他在写作时对内容和结构的思考,这包括对斯坦福监狱研究档案的查阅和使用,以及这本书对于理解人性科学史等学术问题所能提供的新视角。

清华科史哲讲座第97讲纪要:Mark Solovey, “Breaking Bad and the Problem of Conformity: Revisiting the Stanford Prison Study”

该项目旨在探讨一个核心问题:为什么原本正派的人会做出伤害无辜他人的恶劣行为?项目从20世纪中后期人性科学的角度出发,试图为这一问题提供洞察。项目包含8个章节,涵盖进化论解释、服从、从众(斯坦福监狱研究)、模仿与社会学习、旁观者效应、依恋问题、缺乏同理心、社会/群体认同与群体冲突等方面。

索洛维教授从历史语境、研究过程和理论发展的角度系统梳理了该研究的发展脉络,并解释在今天的报告中将重点通过情境力量、系统影响和批评反思三个关键词来展开。他详细介绍了斯坦福监狱研究的主导者津巴多(Philip Zimbardo, 1933—2024)的生平背景。津巴多出生于大萧条时期的西西里移民家庭,在纽约多元文化社区中成长,这一成长经历培养了他对权威人物的不信任态度。从布鲁克林学院到耶鲁大学,从纽约到斯坦福,津巴多逐渐形成了研究兴趣,1960—70年代的社会政治环境对他的研究也有深刻影响。

索洛维教授还从学术史的角度解释了社会心理学在当时的发展状况,尤其是米尔格拉姆的权威服从实验如何为津巴多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并构建了不同维度的理论网络。

索洛维教授从研究设计、实施过程和理论解释三个层面详细分析了斯坦福监狱研究的发展。他特别强调了津巴多理论解释的演变过程——从最初关注"情境力量"到后来认识到"系统力量"的重要性。2004年阿布格莱布监狱虐囚事件曝光后,津巴多意识到其早期分析的不足,开始更多地关注创造情境的制度和政治框架。

通过对《路西法效应》一书及其影响的分析,索洛维教授展示了津巴多如何将其研究扩展到对邪恶产生机制的更广泛思考,以及这种思考如何在学术界和大众文化中产生持续影响。

索洛维教授还系统介绍了近年来对斯坦福监狱研究的主要批评,包括研究方法上的缺陷、伦理问题、以及对研究结果解释的质疑。

索洛维教授也为该研究进行了适度的辩护,认为尽管存在诸多问题,但斯坦福监狱研究仍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启发意义。它提醒人们关注情境和制度因素对人类行为的影响,挑战了过分强调个人性格的倾向性解释。

清华科史哲讲座第97讲纪要:Mark Solovey, “Breaking Bad and the Problem of Conformity: Revisiting the Stanford Prison Study”

讲座结束后,与会师生围绕讲座内容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研讨,包括斯坦福监狱研究的伦理问题、研究方法的科学性、津巴多理论解释的演变、该研究在科学史中的地位、以及如何理解科学研究与其社会政治背景的关系等。索洛维教授对问题与评论一一做了回答,并与提问师生进行了更充分的交流。

 

撰稿:任昱霖

审核:王巍

weinxin
我的微信
关注科学史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5年8月7日 22:47:26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dhs.tsinghua.edu.cn/?p=1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