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基本信息
课号:00691572
教师:胡翌霖
时间:秋季学期
考核方式: 读书笔记/小论文+期末开卷考试
注:我希望每位同学都能写一篇相对完整的论文(6000字以上),但以往的经验看,许多同学在学术训练上都还比较欠缺,交上来的论文经常东拼西凑惨不忍睹,所以我这次设想可以用格式更灵活的读书笔记来替代论文,但有能力的同学仍然推荐写论文。至于期末开卷考,我现在还不太清楚规矩,大致是最后一课随堂考吧,以开放性论述题为主,不需要死记硬背。
课程特点
以技术对“生活世界”的塑造和改变为焦点。不注重 “发明年表”的呈现,不强调发明的优先性(比如中国比西方早N百年);不强调技术器物的结构原理。而是侧重技术的人文面相,突出技术与社会文化的互动关系,关注新技术对生活世界的重塑。
当然,通识课自然还是以年代为总线索,以相应时代最具代表性的技术案例为专题课,在每一专题下,又不局限于一时一地。比如说“机械钟”兴起于欧洲中世纪晚期,本课程会在中世纪到近代早期的时代背景下,安排以“机械钟”为专题的一节课;但这一节课的内容又不局限于欧洲中世纪晚期,而是要从远古的计时技术讲到现代的原子钟,并引入中国古代的计时技术与相关文化现象作为比照。在更宽广的视野下理解机械钟的来龙去脉及其对西欧社会文化的影响。
课程提纲
每年的课程内容会有局部调整,最近开课的课表如下
详细信息可参考https://yilinhut.net/2018/07/09/7318.html
第1讲:导论和石器时代
第2讲:文明的兴起
第3讲:东西技术交流
第4讲:机械钟
第5讲:印刷机
第6讲:实验科学
第7讲:蒸汽机
第8讲:工业革命
第9讲:量产
第10讲:污染
第11讲:电灯
第12讲:电报
第13讲:计算机
第14讲:互联网
参考读物
没有教材,欢迎关注我的博客,我应该会每周更新课程讲稿,每节课会有相应的参考资料。推荐读芒福德,比如《技术与文明》和机器的神话。依托课程内容的小册子《人的延伸——技术通史》已有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但选课同学不必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