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胜利
电子邮箱:liushengli@mail.tsinghua.edu.cn
研究方向:西方科学思想史、现象学科技哲学、中西科学思想比较
个人简历:
- 1971年10月生,浙江金华人
- 1989年9月至1993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工业外贸系,获“工业外贸”与“计算机科学与应用”双学科工学学士学位
- 2005年9月至2007年7月:北京大学哲学系科技哲学专业硕士生,主攻科学思想史方向,获得“硕博连读”资格
- 2007年9月至2011年7月:北京大学哲学系科技哲学专业博士生,主攻现象学科技哲学方向,获科技哲学博士学位
- 2012年12月至2016年11月: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哲学与文化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 2016年11月至2017年12月: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哲学与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员
- 2018年1月至今: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科学史系副教授。
专著:
《身体、空间与科学:梅洛-庞蒂的空间现象学研究》,江苏人民出版社,2015年1月版。
已发表的主要论文:
- “科学思想史的魅力”,《中国科技史杂志》2008年第3期;
- “科学革命的思想史叙事”,《哲学门》2008年9月第17辑;
- “技术哲学的邀请”,《中国图书评论》2009年第9期;
- “空间观的哥白尼革命:康德对传统空间观的继承与批判”,《科学文化评论》2010年第3期;
- “从对象身体到现象身体:《知觉现象学》的身体概念初探”,《哲学研究》2010年第5期;
- “梅洛-庞蒂的空间现象学”,载《理解梅洛-庞蒂:梅洛-庞蒂在当代》,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61-179页;
- “身体经验与身体表象:梅洛-庞蒂对传统心理学的身体模型的方法论批判”,《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1年第2期;
- “位置的不动性:亚里士多德位置学说的理论困难”,《中国科技史杂志》2011年第3期(第一作者,与张卜天合著);
- “对象科学与现象科学:论两种科学的区分与中国古代科学的统一性”,《科学文化评论》2011年第3期;
- “现象空间的诞生:斯特拉顿实验的现象学解释”,《自然辩证法通讯》2012年第1期;
- “中医身体观现代阐释的困境与出路”,《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5期;
- “时间现象学的中庸之道:《知觉现象学》的时间观初探”,《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4期;
- “《黄帝内经》身体观的现象学阐释”,《清华西方哲学研究》2016年冬季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12月版;
- “后李约瑟时代中国科技通史的编史学变革”,《科学文化评论》2017年第1期。
科研项目:
-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现象学视角下的中西医身体观比较研究”(批准号:15XZX004), 项目执行期限:201506-202009,目前在研;
- 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世界科学技术通史研究”(项目批准号:14ZDB017),担任“中国科学与技术相互融通的编史学与哲学研究”子课题负责人。项目执行期限:201411-201911,目前在研。
译著与译文:
- (法)亚历山大•柯瓦雷:《伽利略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5月版;
- (英)吉利斯皮:“柯瓦雷的生平与著作”,译文已作为《伽利略研究》的附录出版;
- (法)彼得罗·雷东迪:“从科学史到科学思想史:柯瓦雷的斗争”,译文发表于《科学文化评论》2010年第6期;
- (法)埃马纽埃尔·德·圣·奥贝尔:“存在与肉的共同深度:根据未刊稿重读梅洛-庞蒂”,收入论文集《理解梅洛-庞蒂:梅洛-庞蒂在当代》,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3月版;
- (法)桑德拉·洛吉耶:“迪昂、梅耶松与美国后实证主义认识论”,译文收入:比特博尔等主编的论文集《法国认识论:1830-1970》,商务印书馆2011年9月版;
- (法)热拉尔·若朗:“科学革命的观念:柯瓦雷模型”,译文收入《法国认识论:1830-1970》,商务印书馆2011年9月版。

我的微信
关注科学史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