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12日至16日,第15届“清华-匹大科学哲学暑期学院”在清华大学成功举行。此次活动由清华大学科学史系教授王巍主持,并邀请了匹兹堡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的助理教授Jonathan Fuller讲授“医学哲学”课程,课程地点为清华大学第六教学楼A201,时间为8月12日至16日上午9:50至12:15。五天的课程围绕医学与哲学的交汇展开,吸引了来自全球各地的学者和学生,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山西大学、多伦多大学、伦敦大学学院、澳洲国立大学等的80余人报名本次暑期学院。学员们的学科背景各不相同,年龄跨度也很大,最小的是一名高中生,最大的是一名教授。
作为当代科学与哲学交汇的前沿领域,医学哲学近年来备受关注。在为期五天的暑期学院中,Fuller教授探索了科学医学、疾病的定义、循证医学的局限与医学虚无主义等核心话题,也它们引入了医学实践中复杂的现实困境。

Fuller教授授课实拍
课程从科学医学的划界问题展开,这一问题一直以来是医学哲学讨论中的关键命题。Fuller教授从历史的维度出发,回顾了19世纪巴黎的临床医学传统以及顺势疗法的兴起,展示了科学标准如何在医学中逐步确立。Fuller教授主张,同类比较标准必须在现在这个流行病学、循证医学的时代进行更新,认识到评估研究偏差和机理不可信度在当代医学科学中的重要性。
第二天与第三天的课程则围绕着“疾病是什么”这一核心问题展开。Fuller教授带领学员们深入探讨了疾病概念的多种哲学观点,其中包括自然主义、规范主义、混合主义以及消除主义。他通过Boorse的生物功能理论以及Wakefield的有害功能失调理论等多种理论,引导学员们思考疾病的定义是否应当依赖于纯粹的生物学标准,还是应当包含某种价值判断。而后,Fuller老师带领学员们积极讨论了疾病的分类,即疾病应被视为文化构建的结果,还是作为科学的自然种类而存在,这一问题在精神疾病领域显得尤为复杂。

学员在课程上进行提问
暑期学院的后半程,课程转向了循证医学与医学虚无主义。8月15日的课程中,Fuller教授详细讲解了循证医学的基本原理,特别是随机对照试验(RCT)在医学研究中的重要性。他介绍了RCT如何成为现代医学中的“黄金标准”,并指出尽管RCT在许多情况下确实是强有力的证据来源但并非唯一的真理,尤其是在面对复杂的多因素干预时,RCT的结果可能并不能准确反映真实的临床效果,接着便提出需要对不同类型证据的权重进行更为细致和灵活的评估。
最后一天的课程集中探讨了医学虚无主义这一学说,源于Jacob Stegenga的著作《医学虚无主义》。该书通过回顾医学历史,指出许多曾被广泛使用的治疗方法在后来被证明无效或有害,这些案例表明,医学界常常高估了新干预措施的效果,而低估了其潜在的风险。Stegenga提出的“医学虚无主义”主张对现代医学干预的有效性持怀疑态度。他认为,大部分医学治疗的效果远不如人们想象得那样显著,甚至可能存在被过度夸大的风险。Stegenga还使用了贝叶斯概率来论证,对任何新医疗干预的有效性应当从较低的先验概率出发,换言之,在没有确凿证据之前,我们应该默认大多数治疗方法可能无效或效果甚微。
在课程结束后,王巍教授向Fuller教授赠送清华大学文创礼物以表感谢,稍后,Fuller教授与王巍教授共同为线下参与的学员们颁发课程证书,进行拍照留念。

王巍教授向Fuller教授赠送清华大学文创

课程结束后Fuller教授与王巍教授为暑期学院学员颁发课程证书

课程结束后在教室内的合影
Fuller教授还与同学们一起参观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清华大学校园与清华大学校史馆等。Fuller教授表示很喜欢科学博物馆并期待着科学博物馆正式场馆的建成,同时也希望未来能够和中国的学者进行更多深入的交流。

Fuller教授与学员们在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的合影
为期五天的暑期学院不仅为学员们提供了丰富的理论知识,更通过一系列的深度讨论和案例分析,促使他们重新审视医学中的哲学问题。在这些讨论中,学员们不仅收获了关于医学哲学的学术见解,也锻炼了跨学科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本届清华-匹大科学哲学暑期学院结束后,学员们纷纷反馈受益良多,并期待着明年下一届的到来。
撰稿:黄鑫
审核:王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