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开始执行)
一、项目目标及特色
随着科技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益发凸显,各行各业越来越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文理兼通的人才。科学史是典型的文理交叉学科,既能够培养理工科学生的人文社科素养,又能够提高人文社科类学生的科学素质。本项目面向全校本科生,目标在于让学生通过学习科学史来加深对科学和技术的理解,从而使他们在将来的本职工作中能够更好地利用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所带来的机会,以及应对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环境等带来的挑战。此外,对科学和技术本身的研究也越来越具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本项目也能够为有志于以此类研究为志业的学生的进一步深造打下良好基础。
二、项目课程设置
科学史课程证书项目总学分15学分,课程设置由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部分组成。
必修课组(6学分)
序号 | 课程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学期 |
1 | 00691422 | 科学通史 | 32 | 2 | 秋 |
2 | 00692082 | 中国近现代科技史 | 32 | 2 | 秋 |
3 | 00691692 | 现代西方科学哲学 | 32 | 2 | 春 |
选修课组(不少于9学分)
序号 | 课程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学期 |
1 | 古代世界的科技与文明 | 32 | 2 | 春 | |
2 | 00692262 | 西方古代中世纪科学史 | 32 | 2 | 秋 |
3 | 10691203 | 科学革命 | 48 | 3 | 春 |
4 | 全球现代科学史 | 48 | 3 | 秋 | |
5 | 00691652 | 生命科学史 | 32 | 2 | 春 |
6 | 10691532 | 博物学史 | 32 | 2 | 春 |
7 | 00692422 | 全球卫生史 | 32 | 2 | 春 |
8 | 中国气象学史 | 32 | 2 | 秋 | |
9 | 清华理工学科史 | 32 | 2 | 秋 | |
10 | 00692363 | 古今犹太科学史 | 48 | 3 | 秋 |
11 | 00692373 | 阿拉伯世界科学史 | 48 | 3 | 秋 |
12 | 中外科技交流史 | 32 | 2 | 秋 | |
13 | 00692172 | 科学仪器史 | 32 | 2 | 春 |
14 | 00692212 | 达尔文革命 | 32 | 2 | 春 |
15 | 00692342 | 科学博物馆学 | 32 | 2 | 春 |
16 | 00691762 | 当代科学中的哲学问题 | 32 | 2 | 春 |
17 | 00691991 | 分支科学哲学前沿 | 16 | 1 | 夏 |
18 | 00692001 | 生命科学史与哲学 | 16 | 1 | 夏 |
19 | 00692101 | 经济学、公共政策与社会问题 | 16 | 1 | 夏 |
三、项目管理
项目面向全校全日制在校本科生,实行学分制管理。
学生根据公布的项目方案自主修读课程,选课管理与其他课程相同。必修课程等级制记分,选修课程可记P/F。
该项目课程应在主修期间完成。主修专业毕业前未完成此项目的,不允许延长学习年限。
学生完成科学史课程证书项目培养方案后,按照通知要求向科学史系教学办提交项目证书申请,经资格审查,符合培养要求者,颁发课程项目证书。
该项目联系方式:科学史系教学办,联系电话:62790252
附: 必修课简介
科学通史:科学通史是入门性的科学史课程,将线索分明地介绍人类五千年科学发展的全景历史画卷。既讲述西方科学史,也讲述中国科学史;既注重哲学家的思辨传统,也注重工匠的技术传统;既重视科学思想的逻辑发展,也重视科学的社会文化背景;既涉及数理科学传统,也涉及博物学传统。课程由两大部分15讲构成:第一部分(1-6讲)按照年代顺序依次讲述四大文明古国、古希腊罗马、阿拉伯、欧洲中世纪的科技发展历史;第二部分(7-14讲)分主题讲述近代科学的三大传统、制度构建及其对世界图景、社会文化和生产方式的影响;最后一讲是西方科学向中国的传播。
中国近现代科技史:中国近现代科技史是科学史辅修专业必修课之一,主要介绍十九世纪以来中国的科学与技术思想史、文化史和编纂学。课程有两大主线:第一部分(1-6讲)介绍清末民初由传教士和改革者倡导的西学东渐;第二部分(7-14讲)讲述民国以后中国对现代化的追求与反思。课程的其中一个重点是科学如何塑造历史和被历史反塑造。
现代西方科学哲学:科学哲学是通过对科学的目标、方法、标准、概念、定律和理论进行逻辑的、方法论的分析,从而试图理解科学的意义、方法和逻辑结构。本课程以问题为中心,全面细致地介绍一般科学哲学的主要内容。课程将以逻辑分析与历史综述的方式,深入浅出地分析科学哲学的中心问题,如认知意义、归纳问题、科学说明、科学发展、科学划界、科学实在论、科学模型、科学实验哲学等,对科学哲学的发展前沿也会有所综述。理工科学生可以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加深对科学的理解与认识;文科学生也可以学习逻辑学与批判性思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