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11日系学术例会第153期纪要:陈明路“德雷帕《宗教与科学的冲突史》研究”和严弼宸“何为阿格里科拉的贝尔曼:一场方法论争辩”

2023年10月11日系学术例会第153期纪要:陈明路“德雷帕《宗教与科学的冲突史》研究”和严弼宸“何为阿格里科拉的贝尔曼:一场方法论争辩”已关闭评论1,264

2023年10月11日上午,科学史系召开了第153期学术例会,报告人为21级硕士陈明路和19级博士严弼宸。

陈明路的报告题目为“德雷帕《宗教与科学的冲突史》研究”。他在报告中分析了科学史界对《冲突史》一书的错误成见和该成见的起源。科学史学者在回顾科学与宗教领域的历史研究时,通常认为《冲突史》代表了一种重要的编史纲领——冲突论题(conflict thesis)。冲突论题认为在历史中,科学与宗教存在本质上的必然的冲突。陈明路对《冲突史》内容的分析表明:1.它所说“宗教”不是一种独立的实体;2.它描述的冲突不具有必然性和普遍性;3.它的护教意图与冲突论题的推论相悖。因此,《冲突史》并非冲突论题的典型文本,反而体现20世纪科学史家约翰·布鲁克所提出的“复杂论题”的一些特点。

2023年10月11日系学术例会第153期纪要:陈明路“德雷帕《宗教与科学的冲突史》研究”和严弼宸“何为阿格里科拉的贝尔曼:一场方法论争辩”

同时,陈明路还提出,《冲突史》之所以受到误解,部分源自20世纪30年代前后左翼无神论者对其文本的挪用。他试图用中国左翼分子在非基督教运动背景下对该书的译介工作,印证上述关联。1934年,由左翼知识分子叶青领导的辛垦书店出版了该书的节译本。这一版本的《冲突史》删去了原版书中带有护教倾向的部分,删去了科学、宗教在神学问题上的斗争故事,最终将之改造为一种合乎冲突论题的文本。

2023年10月11日系学术例会第153期纪要:陈明路“德雷帕《宗教与科学的冲突史》研究”和严弼宸“何为阿格里科拉的贝尔曼:一场方法论争辩”

报告结束后,在场的老师和同学也围绕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和交流。蒋澈老师认为,德雷珀《冲突史》在19世纪影响巨大,因此除了误解它的人之外,应该存在一些正确理解该书意图的读者。吴国盛老师提出,《冲突史》的文本反映了西方思想中历史悠久的反宗教思潮。这一思潮起源于启蒙运动,并一直影响到德雷珀所处的年代。因此,后续的研究应当关注《冲突史》在这种思想运动里的位置。王巍老师指出,对作者作品观点的研究应当超出单纯的文本解读,借助信件、笔记等一手史料验证,以达到信史的效果。沈宇斌老师对德雷珀的时代背景和史学背景对《冲突史》观点的影响、《冲突史》著作的发行流传情况等问题提出了关切。

 

严弼宸的报告题目为“何为阿格里科拉的贝尔曼:一场方法论争辩”,他在报告中讨论了阿格里科拉(Georgius Agricola,1494-1555)早期矿物作品《贝尔曼篇》(Bermannus, sive de re metallica, 1530)的结构、动机、主旨与潜在影响。

2023年10月11日系学术例会第153期纪要:陈明路“德雷帕《宗教与科学的冲突史》研究”和严弼宸“何为阿格里科拉的贝尔曼:一场方法论争辩”

20世纪至今的阿格里科拉研究存在着两个教条:一是认为阿格里科拉的矿冶研究是前后一贯的连续整体,二是认为他的晚期著作《矿冶全书》(De re metallica, 1556)最典型地代表了他的思想全貌。这导致阿格里科拉前期多部矿冶著作中体现的思想转变过程,被《矿冶全书》完全遮蔽,他的学术形象也与《矿冶全书》深度绑定。严弼宸认为,只有全面考虑这些著作各自的写作意图和结构,才能准确理解阿格里科拉自身的思想发展路径。而他此次报告所选择的切入口,就是阿格里科拉的第一部矿冶主题作品,长期被研究者忽视的《贝尔曼篇》。

《贝尔曼篇》是一部模仿柏拉图风格的短小轻松的对话,创作于阿格里科拉在萨克森东南部矿区约阿希姆斯塔尔镇担任镇医期间。他在其中塑造了三个人物形象:擅长阿拉伯医学和亚里士多德主义的医生安贡,精通古希腊语、拉丁语与古代医学的医生奈维乌斯,以及约镇当地一位经验丰富的矿工贝尔曼。通过三人在游览矿山时发生的辩论性对话,《贝尔曼篇》展现了关于当地矿物的丰富知识,并与古代医学文本中记载的矿物知识进行了对比。

严弼宸详细分析了这部作品的结构性要素,即人物身份的设定、对话议程的设置以及人物形象的转变,并由此解读出《贝尔曼篇》的写作动机、主旨以及它对阿格里科拉研究转向的影响。严弼宸认为,阿格里科拉写作《贝尔曼篇》的目标,是要立足于自己所处的矿区,依据实际经验重新理解古代文本对矿物药物的论述,重建特定名称与特定矿物之间的关联,以便更好地发挥矿物药的药效。他这一时期的矿物研究有着鲜明的医药学视角。其次,这部对话的主旨是确立一种矿物研究的新方法——这种方法关注个别矿物,基于个人观察和实践经验,检验并补充古代文本知识,对矿物进行细致描述和研究。阿格里科拉为此确立正当性的方式,不是哲学意义的证明,而是文学和修辞意义上的说服和宣扬——他通过人物形象和态度的变迁,重现作者本人的思想转变历程,宣扬基于个人观察与主观经验而获得真知,并藉此说服其潜在读者接受这种新方法。最后,《贝尔曼篇》还隐含着通往自然哲学研究的潜力。它对个别矿物的细致描述,召唤着一种普遍地理解矿物成因的自然哲学解释,这预告了阿格里科拉在矿物研究第二阶段的自然哲学转向。通过对动机、主旨和潜在影响的剖析,严弼宸对“何为阿格里科拉的贝尔曼”这一问题作出了回答。

2023年10月11日系学术例会第153期纪要:陈明路“德雷帕《宗教与科学的冲突史》研究”和严弼宸“何为阿格里科拉的贝尔曼:一场方法论争辩”

报告结束后,在场的老师和同学围绕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和交流。王巍老师对“阿格里科拉的研究转向”这一说法尚有疑虑,为此,严弼宸对“两个教条”以及他所界定的“阿格里科拉矿冶研究的三阶段”作了更进一步的说明。蒋澈老师对分析对话结构性要素的研究方法表达了赞许,并指出对话是文艺复兴时期流行的写作体裁,但自然志与对话体裁本身存在一定的内在矛盾,现存的文艺复兴时期自然志作品便很少采用这一体裁。因此他认为进一步研究《贝尔曼篇》这部少见的“自然志对话”,或许能够阐发出更有价值的内容。此外,蒋老师还对文艺复兴时期对话类作品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简要介绍。沈宇斌老师、刘骁老师与陈明路同学等分别就阿格里科拉的阿拉伯医学背景、贝尔曼的生平信息等方面进行了提问,严弼宸分别作出回答。

 

weinxin
我的微信
关注科学史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3年10月12日 17:20:11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dhs.tsinghua.edu.cn/?p=1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