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7日系学术例会第135期纪要:于晓艺“论斯蒂格勒的第三滞留对身体的忽视”

2022年12月7日系学术例会第135期纪要:于晓艺“论斯蒂格勒的第三滞留对身体的忽视”已关闭评论2,150

2022年12月7日系学术例会由本系2021级硕士生于晓艺主讲,报告题目为“论斯蒂格勒的第三滞留对身体的忽视”。

报告人的论证思路如下,第三滞留(tertiary retention)是当代法国哲学家斯蒂格勒技术哲学体系的核心概念,基于对胡塞尔、海德格尔、德里达等人及人类学和技术史研究的继承与超越,斯蒂格勒把第三滞留定位在了记忆外化的物质性载体层面,但对第三滞留的此般定位难以解释诸如肌肉记忆、模仿行为、表演行为等身体记忆的发生,也难以澄清身体主体与第三滞留的交互过程,斯蒂格勒的第三滞留明显存在着身体的缺环。本文将指出,斯蒂格勒对身体并未有主动性的主题化关注且始终抱有含混模糊乃至避而不谈的态度,但通过对斯蒂格勒技术哲学理路的分析,对身体的呼吁实际上是发展“第三滞留”的内在性要求。因此,有必要引入梅洛-庞蒂的身体现象学来进一步阐释身体主体同技术、身体技术同工具技术的关系,从而揭示在何种意义上“第三滞留”可以打开内-外居间性的技术领域,进而揭示作为“第一哲学”的技术哲学的存在论结构。

报告人总结道,泛化了的、被赋予存在论上的优先性的“技术”概念,强调的是内在性与外在性的“辩证关系”先于现成的内在性(意识哲学)或外在性(自然主义)。要想把技术哲学挺立到第一哲学的高度,必须解决传统意识哲学(内在)和传统的技术解释(外在)的对立割裂问题以及谁为谁奠基的问题,也就是说,技术的内-外居间性是源初的,内在与外在的分殊是派生的,技术的此种居间性也正是现象学精神所追求的。

报告结束后,与会师生进行了热烈讨论,吴国盛、胡翌霖、刘任翔三位老师以及牛泽同学对报告做了提问与点评,并就报告人接下来的研究方向给出了建议。主要包括:避免对斯蒂格勒第三滞留的理解滑向自然主义;身体引入斯蒂格勒第三滞留的必要性有待进一步论证;斯蒂格勒和梅洛-庞蒂两者哲学概念和哲学体系的融贯问题;斯蒂格勒对胡塞尔内时间意识的理解问题。

 

weinxin
我的微信
关注科学史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2年12月8日 16:20:00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dhs.tsinghua.edu.cn/?p=1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