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史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22)

科学技术史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22)已关闭评论2,513

[071200]科学技术史

[00]科学技术史

一、 适用学科、专业

科学技术史(一级学科,学科代码:0712,不分二级学科)

 

研究方向

  1. 西方科学技术史
  2. 中国科学技术史
  3. 科学、技术与社会
  4. 科学哲学与技术哲学

二、 培养目标与定位

培养科学技术史专业的高层次学术人才。博士学位获得者应系统掌握科学技术史相关研究方向的专业知识,具备独立从事学术研究的能力,能够胜任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的相关教学和科研工作。

三、 培养方式

  1. 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指导与集体培养相结合,成立包括导师在内的博士生指导小组,由3-5人组成,导师为组长,指导小组成员应为博士生导师或为本专业领域的专家,如确属必要,可邀请1-2位系外或校外兼职教授或客座研究员参加指导工作。
  2. 导师根据清华大学博士生培养及学位论文要求,制定每个学生的培养计划,使学生既具备宽广的学术基础,又获得专业理论研究的能力,掌握创造性的研究方法,并在学科前沿和学科应用领域有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学业建树。
  3. 脱产的在读博士生可以担任助教或助理研究员工作,按学校有关规定,以聘任合同的方式确定工作内容与要求。

四、 学习年限

符合《清华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要求。

五、 培养环节与学位要求

l、制定课程学习计划

博士生入学后三周内,在导师和指导小组指导下制定课程学习计划,并报人文学院业务办备案。执行计划过程中,如因特殊情况需要变动,须在每学期选课期间进行。修改后的课程学习计划,经导师签字后送院研究生主管部门备案。

2、资格考试

依据《清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学生被录取为博士研究生后,经过一定时间的学习(直博生通常为2学年,普博生通常为1学年),需通过博士研究生资格考试。资格考试委员会由学位分委员会指定的3至5位博士生指导教师或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组成,负责考核工作。

博士研究生资格考试形式为书面报告加口试。书面报告通常是两篇学术论文,应能体现学生对科技史学科相关理论基础与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与应用能力,对所在领域的文献综述能力,对相关研究方法、前沿问题的认识,以及汉语写作能力。书面报告通过后方可申请参加口试。

口试内容包括考查申请人的学业情况(修习课程、担任助教等)、未来的研究计划、书面报告涉及的学术问题等。

资格考试委员会根据书面报告加口试的情况,评定考核结果。

学生在第三学年结束前仍未通过资格考试者,按必修环节考核未达到培养方案规定要求,应予以分流。直博生和硕博连读生可在规定时间内申请转为硕士生培养;普博生以及未转硕的直博生和硕博连读生可申请退学,否则学校予以退学处理。

3、文献阅读和选题报告

博士生入学后在指导教师(小组)指导下,经过深入调查研究,确定具体课题并完成选题报告。依据《清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由指导教师(小组)为主组成考核小组评审。考核小组中具有博士生指导资格的教师不少于3人。属于学科交叉培养博士生的论文选题报告会,应当聘请所涉其他学科的专家参加。若学位论文课题有重大变动,应重新做选题报告。自选题报告通过至申请答辩的时间一般不少于一年。

博士生入学后应当在指导教师指导下,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学科现状和动向,尽早确定课题方向,制定论文工作计划,完成论文选题报告。选题报告一周前需提交书面报告,书面报告应包含文献综述、论文选题及其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工作特色和难点、阶段性研究进展、预期成果及其创新点等内容。选题报告在一级学科或跨部分二级学科范围内进行。专家小组应对选题报告作独立评审,重点考察学生的研究能力与潜力以及该选题的学术价值等。

学生在第四学年结束前仍未通过选题报告者,按必修环节考核未达到培养方案规定要求,应予以分流。直博生和硕博连读生可申请转为硕士生培养;普博生以及未转硕的直博生和硕博连读生可申请退学,否则学校予以退学处理。

4、学术活动的基本要求

博士生在学期间,至少参加一次所在学科领域的全国性或国际学术会议,并在学术会议上以口头报告方式交流自己的学术成果。

必须参加不少于30次本学科的学术活动,每次参加学术活动后须写出小结,其中4次要撰写书面评论或相关的读书报告,每篇字数不少于3000字,经导师签字后自己留存,申请答辩前交院研究生办公室记载成绩。

5、写作训练

博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进行学术写作训练。入学后的第2学期起,至少应在科学史系学术例会作2次公开报告,并提交完整的学术论文。提交的论文应当符合所在研究领域的一般规范,并推动相关学术问题的解决。

6、社会实践

博士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按照《清华大学博士生必修环节社会实践管理办法》执行。

7、论文工作中期检查

依据《清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考核小组应当由3-5名教师组成。属于学科交叉培养博士生的论文中期考核应当聘请所涉其他学科的专家参加。中期检查通过者,准予继续进行论文工作。鼓励通过年度进展报告的方式检查论文工作进展情况,组织专门的考核小组。考核小组参照中期检查考核小组组成。

在博士生攻读学位期间,由考核小组对学生进展状况、工作态度、精力投入、综合能力等进行中期考核。博士生在开题以后,应在申请答辩所需的最低研究工作时间的一半时,做中期进展报告。中期报告应体现开题以后的研究实质进展。中期考核通过者,准予继续进行论文工作。中期考核不合格者,考核小组应提出限期改进意见和建议,包括对研究生提出分流建议。

学生在达到最长修业年限前6个月仍未通过中期检查者,按必须完成的环节考核未达到培养方案规定要求,应予以分流。符合结业申请条件的博士生可申请结业;直博生和硕博连读生可在规定时间内申请转为硕士生培养;普博生以及未转硕的直博生和硕博连读生,如不符合结业申请条件,可申请退学,否则学校予以退学处理。

8、论文工作年度进展报告

在博士生攻读学位期间,另由考核小组对学生的论文工作进展状况等进行年度考查。博士生开题后每一自然年度要做年度进展报告。年度进展报告的内容和考核方式参照中期考核。年度报告通过者,准予继续进行论文工作;年度报告考核不合格者,考核小组应提出限期改进意见和建议,包括对研究生提出分流建议。

年度进展报告不通过者,考核小组将提出限期改进要求。年度进展报告累计2次不通过,或限期改进经考核小组考核累计2次未达到要求者,则按必须完成的环节考核未达到培养方案规定要求,应予以分流。符合结业申请条件的博士生可申请结业;直博生和硕博连读生可在规定时间内申请转为硕士生培养;普博生以及未转硕的直博生和硕博连读生,如不符合结业申请条件,可申请退学,否则学校予以退学处理。

9、最终学术报告

依据《清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最终学术报告通过后方可提交学位论文送审。同行专家应当为本学科或相关学科博士生指导教师或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其中半数以上应当具有博士生指导资格。属于学科交叉培养博士生的论文工作总结报告应当聘请所涉其他学科至少两位专家参加。

博士生应在开题一年后,通常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3个月之前,参加由学院组织的最终学术报告。出席报告会的评审专家通常由本学科内5至7名具有博士生导师资格的教师组成,对指导教师实行回避制度。申请参加最终学术报告的博士生应已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的研究工作,基本达到博士生创新成果要求;对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深入和科学合理的分析总结,且已完成博士论文初稿,初稿需经指导教师审阅修改一次及以上。

参加最终学术报告者需提交博士学位论文简介、博士学位论文初稿和博士学位论文创新成果的相关支撑材料。最终学术报告的评审采用匿名投票,获得不低于2/3与会专家同意通过后,方可安排学位论文送同行专家评审。最终学术报告评审专家意见在人文学院网站公开。

学生在达到最长修业年限前3个月仍未通过最终学术报告者,则该必修环节考核未达到培养方案规定要求,应予以分流。直博生和硕博连读生可在规定的时间内申请转为硕士生培养;普博生以及未转硕的直博生和硕博连读生可申请退学,否则学校予以退学处理。

 

六、 课程设置

(一)知识结构的要求

本学科博士研究生应熟悉科学技术史的基础理论以及本学科国内外前沿发展状况,对所从事的研究课题之历史与现状有深入的把握,熟练掌握1-2 门外语并具备较高的专业外语运用能力。

(二)课程设置和学分组成

1、普通博士生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研究生需获得学位要求学分不少于16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程4学分,必修环节5学分,学术与职业素养课程1学分,学科专业课程学分不少于6学分。自学课程学分另计。课程设置参见第九部分。

2、直读博士生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需获得学位课程总学分不少于34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程5学分,必修环节5学分,学术与职业素养课程1学分,学科专业课程学分不少于23学分。自学课程学分另计。课程设置参见第十部分。

3.提前攻博生  在研究生期间的学分要求同直博生。

任选课程

根据专业培养和学位论文写作需要,在导师指导下,可以选择其它相关课程,如与科学史或科学哲学有关的专题课程、邻近学科(历史学、哲学等)的专业课程或研究对象(如自然科学或工程技术)的有关课程,记入专业课程学分。

博士生根据个人兴趣选修与学位要求无关的课程(体育、外语、音乐以及与论文无关的其他课程等),须征得导师的同意。选修的课程不计学位要求学分,可按非学位要求课程记学分。

 

普博生课程

  • 学位课程与环节( 不少于 16  学分 )
  • 公共必修课( 不少于 4 学分 )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90680032 2学分 考试 春秋
博士生英语 94200012 2学分 考试 春秋
第一外语类
中国概况课
  • 必修环节( 不少于 5 学分 )
社会实践 69990041 1学分 考查  
学术活动与学术报告 99990032 2学分 考查  
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 99990041 1学分 考查 春秋
资格考试 99990061 1学分 考试  
  • 学术与职业素养课程( 不少于 1 学分 )
科学史研究方法与学术规范 70690311 1学分 考试
  • 学科专业课( 不少于 6 学分 )
工程伦理 60610231 1学分 考试 春秋
技术哲学原著选读 70690263 3学分 考试
科学技术史专题研究(1) 80612481 1学分 考试
科学技术史专题研究(2) 80612491 1学分 考试
科学哲学和技术哲学专题研究 80614412 2学分 考查
性别与科学史 80690572 2学分 考查
拉丁语导引 80690584 4学分 考试
科学史写作工作坊 80690592 2学分 考查
科学仪器研究名著选读 80690783 3学分 考试
科史哲前沿研究I 80690803 3学分 考查
科史哲前沿研究II 80690953 3学分 考查
西方天文学史研究 I 80690973 3学分 考试
自选课程

 

直博生课程

  • 学位课程与环节( 不少于 34  学分 )
  • 公共必修课( 不少于 5 学分 )
自然辩证法概论 60680021 1学分 考试 春秋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90680032 2学分 考试 春秋
博士生英语 94200012 2学分 考试 春秋
第一外语类
中国概况课
  • 必修环节( 不少于 5 学分 )
社会实践 69990041 1学分 考查  
学术活动与学术报告 99990032 2学分 考查  
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 99990041 1学分 考查 春秋
资格考试 99990061 1学分 考试  
  • 学术与职业素养课( 不少于 1 学分 )
科学史研究方法与学术规范 70690311 1学分 考试
  • 学科专业课( 不少于 23 学分 )
  • 专业基础课( 不少于 11  学分 )
科学哲学名著选读 70690193 3学分 考查
西方科学史名著选读 70690203 3学分 考查
中国近现代科技史研究 70690243 3学分 考试
科学物质文化研究 80690882 2学分 考试
  • 专业课( 不少于 12 学分 )
工程伦理 60610231 1学分 考试 春秋
技术哲学原著选读 70690263 3学分 考试
科学技术史专题研究(1) 80612481 1学分 考试
科学技术史专题研究(2) 80612491 1学分 考试
科学哲学和技术哲学专题研究 80614412 2学分 考查
性别与科学史 80690572 2学分 考查
拉丁语导引 80690584 4学分 考试
科学史写作工作坊 80690592 2学分 考查
科学仪器研究名著选读 80690783 3学分 考试
科史哲前沿研究I 80690803 3学分 考查
科史哲前沿研究II 80690953 3学分 考查
西方天文学史研究 I 80690973 3学分 考试
自选课程

七、 申请学位创新成果要求

参见本学科现行《清华大学文史哲等人文学科研究生申请学位创新成果要求》。

 

weinxin
我的微信
关注科学史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2年8月22日 09:30:58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dhs.tsinghua.edu.cn/?p=9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