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11日系学术例会第118期纪要:王泽坤主讲

2022年5月11日系学术例会第118期纪要:王泽坤主讲已关闭评论2,173

2022年5月11日系学术例会由本系2019级硕士生王泽坤主讲。题目为“中国计算机早期史中的俄汉翻译——以张伟、于桂芝为例”。

科技翻译史是科技史研究的重要领域。但长期以来,学界对翻译在技术、知识转移中的作用关注不足。虽然有从语言学、中西交流、西学东渐等视角展开的研究。但这些研究缺少对科技翻译这一过程的分析,以及对科技翻译与科技本土化之间关系的深入挖掘。

20世纪50年代,在苏联的技术援助下,我国初步构建起较为完整的现代技术和工业体系,中国计算机体系的创建即为典例。其间,俄汉科技翻译成为不可或缺的中间环节,俄汉科技翻译者扮演重要传播媒介角色。但由于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国内社会舆论主流是批判苏联变修、技术落后、给国内带来巨大破坏等,对中苏友好时期苏联的援助在历史中鲜少提及,对其中科技翻译的关注则几乎没有。

作为中国最早参与计算机俄汉科技翻译的代表人物,张伟、于桂芝在我国计算机技术发展早期,特别是在苏联计算机技术和知识向中国转移、计算机科普、计算机辞书编撰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多成果。但目前学界不仅对二人的俄汉科技翻译工作少有研究,更少有对从俄汉科技翻译视角进行计算机史的研究。

报告人基于自身语言学习的经历和此前的研究经历,以科技翻译视角切入对中国计算机早期史的研究,并以张伟、于桂芝作为核心案例展开研究。

首先,报告人系统介绍了中国计算机的发展史,以展现张伟、于桂芝从事计算机科技翻译的特殊时代背景,对西方计算机的兴起、中国计算机的发展、苏联计算机技术向中国转移的进程进行梳理,并重点回顾了新中国早期科技翻译人才的培养模式及规模。通过梳理时代背景,说明了计算机科技翻译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其次,报告人回顾了张伟、于桂芝的科技翻译实践历程。介绍了二人在哈尔滨俄语专科学校的学习经历,在苏联建设及文化建设成就展览会和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的科技翻译工作经历,剖析了二人在苏联计算机技术向中国转移过程中的科技翻译实践与中国计算机事业早期发展的关系,说明在计算机科技本土化过程中,科技翻译的必要性和不可或缺性。

最后,报告人梳理了张伟、于桂芝的计算机科技著述,分译介(8部)、编著(2部)、辞书(15部)三类成果进行介绍。通过选取各类型中代表性的作品,对底本、译本进行比较研究,并透过文本,分析了其后所蕴含的译者本身的翻译思想和水平提升、技术本身的发展与变革,以展现译者如何通过“引进—消化—创新”参与计算机技术在我国本土化的进程。

报告结束后,与会师生进行了热烈讨论。胡翌霖、陆伊骊、蒋澈、孙逸凡等老师和同学对报告人的报告作出点评并讨论了报告人可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主要包括:丰富研究历史纬度,对比分析19世纪与20世纪中国科技翻译的异同。寻找在我国计算机发展早期的历史冲突。刻画苏联专家在计算机理论、研发与英美学者间的冲突;呈现术语翻译过程中多语种的碰撞与融合,翻译人员与技术人员的交流与博弈;我国计算机生产研发过程中各单位间的关系等。

weinxin
我的微信
关注科学史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2年5月13日 13:48:29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dhs.tsinghua.edu.cn/?p=9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