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13日系学术例会第115期纪要:杜明禹主讲

2022年4月13日系学术例会第115期纪要:杜明禹主讲已关闭评论1,961

2022年4月13日系学术例会由本系博士生杜明禹主讲。题目为“辐射防护最优化的概念发展与方法转变——兼谈职业照射风险评估系统ARMIR的发展”。本次报告同时也作为杜明禹的博士生年度进展汇报,吴国盛老师、王程韡老师、胡翌霖老师作为考核小组评委参与考核。

2022年4月13日系学术例会第115期纪要:杜明禹主讲

杜明禹主讲

辐射防护最优化是当前核工业实践活动中的重要原则,对其概念产生、发展进行历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围绕“辐射防护最优化的概念如何产生、演化,其方法为何转变,又有着怎样的应用?”这一核心问题,报告人从“辐射防护最优化概念的发展”“辐射防护最优化方法的重要转变:从集体剂量到剂量矩阵”“剂量矩阵方法的应用:ARMIR系统的提出与迭代”三部分进行论述。

首先,报告人以“从无到有的‘辐射防护’概念及措施(19世纪末—20世纪20年代)”“从模糊到清晰的‘剂量限值’(1928年—20世纪50年代)”和“演化的‘辐射防护最优化’(20世纪50年代—1977年)”(括号内为概念提出时间)对辐射防护与辐射防护最优化核心概念提出、演化的过程进行了分期叙述。接着,报告人论述了从 “集体剂量”到“剂量矩阵”的辐射防护最优化方法的转变。“集体剂量”因在实践中可能误用,因此,在20世纪与21世纪之交,发展出了“剂量矩阵”的新方法。“剂量矩阵”的提出并非一蹴而就,报告人分析了其技术、社会和政治方面的历史前提。之后,报告人讲述了对新方法应用的案例——俄罗斯原子能公司广泛使用的职业辐射照射风险评估系统“个人风险评估自动化工作站(ARMIR系统)”的提出与迭代的研究。剖析了ARMIR系统创建的历史前提和基础,介绍了2006—2009年ARMIR系统从1.0到5.0版本更新迭代的主要原因及各版本的特点与应用效果。报告人认为,ARMIR系统是俄罗斯对辐射防护最优化原则的成功实践。

报告的最后,回答了“辐射防护措施是如何随着认识的改变而发展的”“辐射防护在国际层面的建制化过程的标志是什么”“辐射防护的重心为何从剂量限值转向最优化”“为什么淡化‘集体剂量’而提出‘剂量矩阵’的概念”等问题,总结道: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以剂量限值为核心的防护建议体系起初是基于生物效应的认识,后来有了辐射诱发癌症的认识,再到对遗传效应的认识。辐射防护概念和措施从无到有,剂量限值从模糊到清晰,辐射防护最优化思想从萌生到完善,这三个动态变化过程可以被视为19世纪末至20世纪70年代的辐射防护史中的三个主要阶段;随着原子能在军事、工业、医疗等领域更为广泛的应用,更多学科领域专家加入辐射防护的研究队伍,遗传学家提出线性无阈模型;出于对辐射遗传效应的担忧,公众对放射性尘降等辐射风险问题密切关注,上述等诸多因素共同构成了辐射防护最优化原则提出的历史前提;“集体剂量”的概念在实际应用后显露出了其局限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基于集体剂量的最优化决策可能带来的不平等问题,一个看似与自然科学之外的世界无关的物理量,却可以通过在决策辅助分析中的应用而影响到现实生活中的社会与政治问题。

报告结束后,胡翌霖、王程韡、王景、吴国盛、蒋澈等老师做点评并提出意见。主要包括:质疑辐射防护与辐射防护最优化概念演化过程的时间阶段划分,认为对关键事件的研究仍需深入,补充更多的史料;应该考虑更大的历史背景,如二战、冷战、美国医疗保险改革、切尔诺贝利灾难、俄罗斯新劳动法出台等,并且提示对史料的应用要注意国界;文章不宜同时讲多件事情,同时要具有同行意识,明确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从而做出有价值的科学史研究等。此外,还针对个别术语的翻译、文章内的措辞、关键词的使用等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weinxin
我的微信
关注科学史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2年4月14日 15:12:46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dhs.tsinghua.edu.cn/?p=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