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科史哲讲座第49讲纪要:刘任翔,“时间之谜与存在的有限性”

清华科史哲讲座第49讲纪要:刘任翔,“时间之谜与存在的有限性”已关闭评论2,981

2022年3月3日,来自清华大学哲学系的刘任翔博士做客清华科史哲讲座第49讲。本次讲座由清华大学科学史系蒋澈老师主持。来自全国各地高校与社会各界的200余名听众在线上线下参加了讲座。

时间的迷题是什么,存在的有限性从何而来——刘老师的讲解首先从解题入手。无论是科学、还是科学史、或是科学哲学都离不开时间的问题。历史预设的时间维度是在编年史的意义上用钟表、日历来测量的时间,与此同时,在科学的研究中,包括在科学的哲学思考中,会碰到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有限性的问题。有限性问题往往表现为人的有限性问题,科学革命以来,世界图景被拓展后,有限性问题就变成人在宇宙中的位置的问题。宇宙看似无限、无边无际,人在其中占据的位置太过渺小、边缘,这个结论是科学得出的,但与人类对意义的追求往往产生一种冲突,因为在寻求意义的时候是将我们自己当作世界的中心,至少是一个意义世界的中心。在广大的宇宙图景中人类的存在只有一小点,并且因为只占据这么一小点而极为有限,这是从外部局限的一种有限性。如何去探讨有限性问题才能与有关时间的种种疑问相连?本次讲座尝试从一种对时间的新的理解阐发为什么存在自身就是有限的。这种有限性在于事物存在方式本身,这使得人作为主体向事物显现的那个东西也必须是有限的。

什么是存在?存在论的主要探讨的课题是:当我们说一个东西“在”的时候是什么意思。存在论会因为对时间的不同理解而呈现两种基本的样态。日常语境中,一个东西存在是指这个东西具有具体的时空位置,而不满足这种时空条件的则不存在。这就意味着存在论是关于一个存在者的“清单”。反思意义上的存在论是这个存在者“清单”的前提,在这个预先规定的视阈中一个个存在者涌现、照面。存在(sein)是存在者存在的视阈,也是一个东西能在的条件。最有名的例子是海德格尔的锤子。视阈是这个东西之为这个东西的一部分。锤子之所以是工具是因为被用来钉钉子,当被收入博物馆,锤子存在的视阈就发生改变。单个锤子的目的、手段、使用人的基本性质以及一整套安排生产的方式(使用者、设计者)等都与锤子的存在相关。由锤子的例子推展开来,如继续追问“一个东西在是什么意思?”“是什么允许我说这件事?”,那么这些问题有很多回答,每一个回答都预设问答者共享一整套意义体系。由于在有限的时间中无法穷尽预设的所有东西,今天的讲座主要关注两点,一是被凸显的环节,是从一个视阈中分离出来,被关注、被提问的东西,二是该环节寓于其中的整体视阈,即一个东西从视阈中向前一步时,依然牵连着视阈,视阈本身不能被还原为存在者的集合。这两点不仅适用于对一个东西的考察,同时适用于这个东西的一个方面。被凸显的环节与该环节寓于其中的整体视阈持续对话,这样才能使被谈论的单个东西具有意义。世界中有很多的东西,需要一个个来看,这是现象学时间的意义,恰恰因为凸显和视阈持续的对话,我们无法一次性穷尽所有的东西。“实际”不完全的显现与“貌似”完全的在场看似矛盾又真实地共同存在于同一事物的涌现当中,让我们只看到东西的一个方面就可以理解整个东西。“实际”不完全的显现与被凸显的环节相对应,“貌似”完全的在场该环节则对应于寓于其中的整体视阈。这两对问题在结构上是对应的。

存在的结构在时间中展开。旋律是时间性东西的极好例子:在听到一段旋律的时候,任何时刻都只有一个音符,但我们还是会认为听到一段旋律并不是一个个音符。实际上旋律的显现并不完全,但整段旋律又貌似完全在场。为什么会信任这种“貌似”完全在场?对于任何一个当下而言,都有与之相对的曾-在和将-来,就像对于曾经存在的音符都滞留这残存的印象,对将要到来的音符都预持着有秩序的期待。曾-在和将-来不是对当下的简单复制,而是一种信任的泰然任之。这种信任让我们在当下听到一个音符,并带有特定的情绪和色彩将它放置在整段旋律之中。在旋律之外,有意义的东西也是非常好的时间性东西。

日常生活中婚礼、葬礼等相伴随的仪式所有这类有意义的东西千差万别,但结构上有一个共同点,需要用一段时间展开,并且因为某些阻力所以不能提前知道细节和结果。意义在信任和等待中获得,提前的控制、把握会消解掉意义。意义在时间的场域中展开。“展开”预设所有细节都知道,展开意味着复原。但对于体验而言,特别是第一次体验而言,并不能知道所有的细节,只能等待展开。但这种等待与近代科学的要求和期待相冲突。现代科学技术倾向于预先规定、预先保证,建桥需要计算保证几百年不塌,今天必须决定几百年后桥的样子,数学计算试图超过事物本身发生的节奏,把一个事物的“褶皱”完全展开。意义的丧失的失去的不是事物包含的性质或人类赋予的性质,而是形而上学意义上的耐性。

对于人的存在及其有限性的重新理解是一种形而上学的倒转。笛卡尔以降的理性主义传统认为,一个由外部定义的主体的有限性表现为主体经验的历时性和存在之显象的不完整性,这个有限的主体自存在伊始就被时空维度无限的宇宙所包括,被全知、全能、全善的上帝所决定,有限与无限的张力始终共生在这一思维传统当中。对主体有限性的重新理解发生在存在自身之中。我的自身关系是我与他者关系的前提,主体自身的有限性是事物之为事物必须存在的原因。在时间视阈中涌现出的主体是一个整体,这也就是时间之谜。

主讲结束后,线上和线下的听众就形而上学的倒转、现象学方法、存在的本质以及现象学中各流派的对话等问题与主讲人展开热烈讨论,主持人也进行了简短精要的总结,讲座在意犹未尽的现象学哲思中结束。

 

撰稿人:高音笛

weinxin
我的微信
关注科学史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2年3月16日 09:13:13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dhs.tsinghua.edu.cn/?p=9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