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科史哲讲座第43讲纪要: Katja Krause,“历史认识论及其应用”

清华科史哲讲座第43讲纪要: Katja Krause,“历史认识论及其应用”已关闭评论1,997

2021年5月23日晚,来自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科学史研究所的柏林工业大学的Katja Krause教授做客清华科史哲讲座第43讲。她以典范科学家大阿尔伯特为例,向我们展示出“倾听”作为一种科学实践在中世纪的意义。在传统科学史对经验(experientia)概念的研究中,“倾听”常被忽视,但凭借历史认识论(historical epistemology)方法,却可以发现“倾听”构成13世纪的知识经验的一个重要面相。Krause教授热情饱满地对历史认识论方法进行了精彩的介绍,我系和全国各地高校的近百名师生全程参与了线上讲座。

清华科史哲讲座第43讲纪要:  Katja Krause,“历史认识论及其应用”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科学史家对科学革命以降的科学比对革命之前的科学关注得更多。在某种程度上,这也反映了科学史家对可试、可测的、客观的、经验性的、具有可证伪标准的科学的偏爱。同时,一些以马普所学者为代表的前沿科学史家在他们的研究中所使用的历史方法——历史认识论,则强调了如上这些关键科学标准的偶然性,并延伸到对科学革命后科学所遵从的特定形式的关注。由于对这方面的强调与关注,历史认识论创造了一个空间,将那些不认同可检验的、客观的、经验的、具有可证伪标准的科学形式也纳入到了科学史学科的讨论范围以内。这一进路特别可启发全球科学史(global history of science)的编纂,许多这样的项目也已如火如荼地展开。

Krause教授首先指出,历史认识论是一种对科学史自身进行历史处境化研究的方法,它作为科学史方法的要旨也在于其对自身的历史处境化认识(an approach of history of science in the business of historicizing itself)。历史认识论有三条认识原则:

1. 历史认识论认为,发现和论证(辩护)的语境是有意义地相互联系的(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在概念上无法区分)。这有别于赖兴巴赫对发现的语境与论证(辩护)的语境的分割。

2. 历史认识论认为科学是启动和维持特定形式科学知识的过程,而非科学知识体系。

3. 历史认识论(不评价科学理论、思想和信念,而是)解释主要的科学概念(例如,客观性、事实、概率等)在任何特定的科学形成中的规范作用(科学背景)。

Krause教授认为,历史认识论的潜力,并不仅仅在于创造出一个包容的理解空间。在她的演讲中,她回顾了传统的早期科学史对经验概念的研究(如Peter Dear,Joan Cadden)。她指出,需要对中世纪的经验形式进行新的考察。在中世纪的学者眼中,人们的科学经验并不匮乏,科学实践也没有被科学工作网络和相互冲突的科学工作方式所渗透。Krause教授以13世纪的典范科学家大阿尔伯特为例,特别关注了大阿尔伯特对scientia、experientia这两个概念的理解,以及“听讲”(listening to speech)这一知识传递方式,来展示历史认识论方法何以有效地对待(而不是简单地整合或吸纳)其他科学形式(如听觉和讲授)。

讲座结尾Krause教授回顾了马普科学史所的建立与历史认识论方法的深刻渊源,并介绍了她最近创立的线上实验室,即The SENs (science, experience and norms) Laboratory。讲座结束后Krause教授与科学史系师生进行了愉快的问答交流。

 

供稿:孔德睿

weinxin
我的微信
关注科学史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1年6月15日 15:19:17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dhs.tsinghua.edu.cn/?p=8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