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科史哲讲座第37讲纪要:余新忠,“流水账中的日常医疗世界:以清末陕西广灵刘氏《手到生春》为中心”

清华科史哲讲座第37讲纪要:余新忠,“流水账中的日常医疗世界:以清末陕西广灵刘氏《手到生春》为中心”已关闭评论6,175

2020年11月27日下午,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暨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余新忠教授做客清华科史哲讲座第37讲,以山西广灵刘氏处方《手到生春》中的流水账为切入点,带领大家解读清末民间的医疗实践和日常生活。来自我系以及全国各地高校的200余名师生参加了线上讲座。

根据余新忠教授的介绍,《手到生春》是晚清广灵县医生刘氏记录的手抄处方,共有6本;其基本的写作方式是医生刘氏及其同辈从年初至年尾所开具的处方集,最初由德国汉学家文树德(Unschuld, Paul)搜集并电子化。相较于医学史研究中较常用到的医案,余新忠教授认为缺乏患者病情介绍和诊断的《手到生春》更像是一个留底备查的收据(recipes)。传统认为,这样的流水账并没有医史研究上的价值。

然而,通过与历史学中的另一类日常生活记录——排日账类比,余新忠教授却认为,以《手到生春》为代表的流水账性质的处方集,非常值得进一步挖掘。事实上,文树德也在其著作《Chinese Traditional Healing》的序言中,直言不讳地指出中国的收藏机构和个人研究者对于医学类抄本普遍缺乏兴趣。对此,余新忠坦陈:长久以来中国的学术界都将医学看作是一种几乎纯学理性的科学或是技术,却较少关注其实践性的一面。事实上,最能够反映医疗实践的医学类文献莫过于原始的医案和处方。从这个意义上讲,《手到生春》对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被文本化的医学所忽视的实践方面有着很大的帮助。

余新忠教授还采用了人类学典型的田野工作的方法,对《手到生春》的作者群体进行了深入的挖掘。研究发现:除《手到生春》外,广灵地区还分布有《万病回春》、《济世活人》等体例和内容与《手到生春》相似,地名有所重合,但时间上又稍晚的处方集。据此,余新忠教授推断这些处方集可能出自于同一个医生家族。通过带领团队多次实地走访和考察,并在关键报道人——当地文史学者张信忠的帮助下,余新忠教授的团队终于在反复排查当地族谱的基础上,最终确定《手到生春》的作者系晚清时期广灵县的中医师刘培芳。他们还在刘培芳的后人那里见到了大量刘氏家族所保存的抄本,与《手到生春》等处方集相呼应。

余新忠教授还进一步分别从医者的行医生活、用药特点和知识来源,以及病人的基本情况、疾病属性和当地的药材流通等五个方面简要地呈现了研究发现。讲座的最后,余新忠教授也带领听众对医疗实践和实践中的医学进行了反思。余新忠教授强调,只要我们拥有适切的问题意识和学术钻研精神,医学世界中的流水账资料同样可以焕发出强大的活力。如果这类资料能够不断被挖掘和利用,中国医疗史研究也无疑将开辟出一条新的进路。

在问答环节,余新忠教授还就师生们所共同关心的“中国的民间医学”、“前近代的医患关系”等问题回答了提问。

撰文:于凌波,王程韡

weinxin
我的微信
关注科学史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0年12月1日 11:19:34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dhs.tsinghua.edu.cn/?p=6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