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1日系学术例会第28期纪要:夏妮、刘铮主讲

2018年11月21日系学术例会第28期纪要:夏妮、刘铮主讲已关闭评论2,536

11月21日,本系硕士生夏妮和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生刘铮两人报告。

刘铮作了题为《梅洛-庞蒂身体现象学视域中的技术》一文的报告。刘铮从梅洛-庞蒂前后期思想入手,指出身体不仅可以看成是技术性的生成模型和运作模式,而且“肉身”也构成了技术性的起源。在此基础上,刘铮结合西蒙东对“技术性起源”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两次“分离”模式:即现象身体从肉身当中的“分离”可以看成是第一次分离,这次分离的结果是人作为“技术个体”而出现;具有自主性的技术物和技术系统从具身状态下的分离则构成了第二次分离,这次分离的结果是“技术组合”的出现,人成为技术组合的零部件或构成要素。

刘铮报告完毕后,刘胜利老师指出文章总体思路可行,但具体的细节还要再打造。尤其是对梅洛-庞蒂前期“身体图式”概念的理解还要再继续深化。吴国盛教授则对刘铮提出的两次分离模式产生了疑问,肉身与现象身体之间有什么区别需要具体说明,第一次分离还要再继续打造。

 

夏妮报告了她的论文《天文学革命中的医学:从医学占星学到医学天文学的失败转型》。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医学占星学是占星学的重要分支,作为自然占星学之一,不同于通常人们理解的预言占星学。文艺复兴时期预言占星学备受批评,医学占星学却因其忠于实践、勤于探讨星体影响人体健康的物理原因而备受推崇。由于占星学名声狼藉,此时的占星学家多以天文学家或物理学家自居。天文学革命初期,医学占星学能够很好地适应从地心说到日心说的转变,尽管并未延续“医学占星学”这一说法。19世纪早期,医学界仍不乏关于星体影响人体健康的学说,尤其是太阳和月亮的作用。但这些理论和经验并未在医学理论适应牛顿学说时被接纳。

与会老师和同学们对夏妮的报告进行了批评,普遍认为文章的标题和内容在时间跨度和内容择选上存在很大的不一致。文章标题说的是“天文学革命”,内容却从文艺复兴时期一直说到19世纪,且对天文学革命中的重点人物如哥白尼、开普勒只字未提,实属不妥。老师们还指出了文献征引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医疗占星学涉及占星学史、医学史等不同领域,文章需明确自己的对话者;另一方面,作文时应参考、引用更为权威、经典的著作。

weinxin
我的微信
关注科学史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 本文由 发表于 2018年11月22日 13:36:33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dhs.tsinghua.edu.cn/?p=2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