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科史哲讲座第6讲纪要:茵娜·戈伊 “康德对预成论与渐成论的观点”

清华科史哲讲座第6讲纪要:茵娜·戈伊 “康德对预成论与渐成论的观点”已关闭评论3,940

2017年12月1日下午,清华科史哲讲座第6讲在蒙民伟科技大楼南楼科学史系系厅举办。本次讲座的主讲人为图宾根大学的茵娜·戈伊(Ina Goy)博士,题目为“康德对预成论与渐成论的观点”(Kant’s Views on Preformation and Epigenesis)。

茵娜·戈伊于2006年在图宾根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师从哲学史专家奥特弗里德·赫费(Otfried Höffe)及安东·F. 科赫(Anton F. Koch)。并于2015年6月获得图宾根大学特许任教资格(Habilitation)。茵娜·戈伊博士的主要研究领域是亚里士多德与康德哲学,尤其长于康德与自然科学问题的研究。

本讲中,茵娜·戈伊博士的总问题是:康德在近代预成论-渐成论中持何种立场。哲学史界对这一问题历来有不同的回答,有的学者主张,康德是渐成论的辩护者;大部分学者认为康德在生物繁殖方面的观点结合了预成论和渐成论两者;另有学者否认预成论-渐成论辩护对康德有严肃的影响。茵娜·戈伊博士指出,首先需要明确在近代的预成论-渐成论辩论中存在何种观点,对这两种基本立场的内部分支做认真的分辨和分类。具体而言,预成论可以划分为卵源论(ovistic)和精源论(animaculist),前者的代表有威廉·哈维(William Harvey)、马尔比基(Malpighi)、扬·斯瓦莫丹(Jan Swammerdam)、阿尔布莱希特·冯·哈勒(Albrecht von Haller)、夏尔·波奈(Charles Bonnet)、拉扎罗·斯帕兰扎尼(Lazzaro Spallanzani),后者的代表有列文虎克、莱布尼茨和尼古拉斯·哈特苏克(Nicolaas Hartsoeker)。渐成论之下又可以分为机械论(mechanical)预成论和活力论(vitalistic)预成论,前者的代表如布丰、皮埃尔·莫佩尔蒂(Pierre Louis Moreau de Maupertuis)、约翰·尼德姆(John Turberville Needham),后者的代表有卡斯帕尔·沃尔夫(Caspar Friedrich Wolff)和约翰·布鲁门巴赫(Johann Friedrich Blumenbach)。在学说的特征上,预成论一般主张神创论,拒绝自然的自治性,认为生物体是某一此前就存在的原胚的展开,其中卵源论主张这一原胚的形式来自于雌性的卵,精源论强调雄性精子的作用。渐成论则多假设自然的自治性,上帝创造的作用在退隐。渐成论认为生物体产生自未分化的质料,主张雌雄两性在胚胎形成中都有贡献。其中,机械论版本的渐成论认为导致从原初的质料中形成胚胎的自然规律是机械的,活力论则主张存在一种特殊的、非机械的力(vis)在起作用。

在康德不同时期的著作中,人们可以发现预成论和渐成论的不同元素,由此也使哲学史家对康德在这一论战的立场做了截然不同的判断。在论人种的著作中,康德为神创的积极作用做了辩护,同时接受了原胚展开的观念,但是,康德并未明确原胚来自卵源还是精源,也因此并未接受单性决定论。而在《判断力批判》中,康德又将神创在生物繁殖中的地位表述为一种弱作用,同时主张生物繁殖中的预成是属类的预成(generic preformation)而非个体的预成。同样在论人种的著作中,人们还可以发现,康德强调了自然力和自然规律在生物繁殖中的重要,在一些地方又似乎为活力论版本的渐成论做了辩护,同时也接受了双性决定论这一渐成论的特征。在《判断力批判》中,康德同样认为自然有一种相对意义上的自治性,认为存在一种“塑型性的力量”塑造有机体的产生,承认双性在繁殖中的共同作用,这可认为是对活力论预成论的辩护。那么,康德的立场究竟应当如何描述呢?茵娜·戈伊博士给出的回答是:康德在论人种的著作中为一种强版本的预成论辩护,在《判断力批判》则主张一种弱版本的预成论,两者之间的差别是对上帝作用的不同摆置。同时,康德也接受了渐成论的一些要素,将自然力和自然规律视为生命体产生的次级原因,接受双性决定论,总体上,康德更接近于活力论版本的渐成论。在这种综合中,康德将上帝保留为生物体繁殖的终极原因,自然力和自然规律则是从属性的。这便是康德在这一论战中观点的主要结构。

茵娜·戈伊博士的讲座论述清晰,对预成论-渐成论论战的历史做了精到的总结。到场的师生学者就康德术语问题、一些生物学史人物与概念做了讨论。讲座结束后,茵娜·戈伊博士与吴国盛教授等科学史系师生共进了晚餐。

weinxin
我的微信
关注科学史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 本文由 发表于 2017年12月14日 23:57:18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dhs.tsinghua.edu.cn/?p=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