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中国工程史》课程建设成果分享

教学动态天津大学《中国工程史》课程建设成果分享已关闭评论970阅读模式

天津大学《中国工程史》课程建设成果分享-图片1

“新中国重要工程人物”笔记

 

近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委员、天津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陈印政老师执教的《中国工程史》课程顺利结课,该课程是在国内高校中首次开设,并被列为“四史”类选择性必修课程。

天津大学《中国工程史》课程建设成果分享-图片2

课堂教学实景

《中国工程史》课程在本学期教学期间,同步录制了在线课程教学视频,并精心准备了在线教材等课程资源,目前正处于后期制作阶段,即将在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和超星尔雅通识教育网站上线。

天津大学《中国工程史》课程建设成果分享-图片3

在线课程网站

2024年秋季学期,共有174名本科学生修读该门课程,学生普遍认为,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提升了对于中国重大工程成就、工程师精神、工程与社会发展互动关系的认识,坚定了走中国特色工程发展道路的理论自信,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中国工程经历了怎样的发展道路?”“中国工程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中国工程道路的时代内涵是什么?”等核心问题。

本课程的考核成绩由期末论文和平时成绩组成。期末论文可以选择从提升大学生工程能力的角度回答“钱学森之问”,或者结合所学专业梳理某一项工程的发展历史。平时成绩则是检查上课期间的手写学习笔记,由于开课学校多年以来就形成了手写学习笔记的传统,因此学生非常配合。现将优秀笔记展示如下:

天津大学《中国工程史》课程建设成果分享-图片4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工程”笔记

 

天津大学《中国工程史》课程建设成果分享-图片5

“中国工程的自主创新时期”笔记

 

天津大学《中国工程史》课程建设成果分享-图片6

“中国工程师学会与工业标准化”笔记

天津大学《中国工程史》课程建设成果分享-图片7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工程”笔记

 

课程负责人:陈印政,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科技史教学工作委员会委员,近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国工程史的研究,先后主编有《<工程>整理汇编(27卷)》《<中华工程师学会会报>整理汇编(23卷)》,主持编辑《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中国近现代工程史研究”专刊,同时主持“中国近代工程社团的建制化研究”“中国工程自立自强的道路自信”等课题多项,形成了扎实的学科积累,有利于提升课程建设质量。

 

 

  • 版权归全国科技史教学网所有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dhs.tsinghua.edu.cn/tnhs/index.php/2025/02/09/tjdxzggcskcfx/
山东中医药大学科学技术史教研室正式成立 教学动态

山东中医药大学科学技术史教研室正式成立

近期,山东中医药大学公布了学校各单位教研室名单,中医文献与文化研究院科学技术史教研室正式成立!教研室的成立有利于进一步凝聚教学力量,强化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专业教学研究,是科学技术史专业发展的...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等十七部门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二十条措施》 教学动态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等十七部门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二十条措施》

点击进入原文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等十七部门印发 《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二十条措施》的通知 京教基二〔2024〕28号 各区教委、区委宣传部(文明办)、网信办、发展改革委、科技...
《清华科史哲》第2辑(2025年出版)征稿 教学动态

《清华科史哲》第2辑(2025年出版)征稿

  《清华科史哲》辑刊旨在促进中国科技史与科技哲学两个亲缘学科的交流与融通,鼓励原创性研究和批评性评论,推动学术规范和学科建设。第1辑(附录一)已经由清华大学出版社2024年出版,第2辑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