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津大学教务处下发《关于更新“四史”类课程资源的通知》,天津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陈印政博士开设的《中国工程史》课程名列其中。这标志着该课程已经完成课程建设并顺利通过管理部门审核,并于2024至2025学年秋季学期开始正常开设。
根据天津大学对于学生学分的相关要求,各专业本科生(除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外)均须至少从“四史”类课程中完成1门课程选修,方可通过毕业审核。而天津大学作为全国新工科建设工作组组长单位,率先开设《中国工程史》课程,有助于拓展学生视野,以及从人文视角理解工程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中国工程史》课程对于理工科大学生而言,学习和了解中国工程的发展历史,提升对中国取得的重大工程成就、工程师精神、工程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的认识,从而坚定对于中国特色工程发展道路自信的认识。本课程将立足于回答“中国工程经历了怎样的发展道路?”“中国工程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中国工程道路的时代内涵是什么?”等核心问题,从而引导学生透过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思想,增强责任感与使命担当,汲取精神力量和经验智慧。
课程负责人陈印政,系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科技史教学工作委员会委员,近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国工程史的研究,先后主编有《<工程>整理汇编(27卷)》《<中华工程师学会会报>整理汇编(23卷)》,主持编辑《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中国近现代工程史研究”专刊,同时主持“中国近代工程社团的建制化研究”“中国工程自立自强的道路自信”等课题多项,形成了扎实的学科积累,有利于提升课程建设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