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直气壮地研究过时之物(胡翌霖:《过时的智慧——科学通史十五讲》自序)

科学编史学理直气壮地研究过时之物(胡翌霖:《过时的智慧——科学通史十五讲》自序)已关闭评论1,332阅读模式

 

当我们说某件事情“已成为历史”的时候,意思往往是,它已经“过时”了。

今天的一个物理学家不必去引用牛顿的主张,今天的天文学家更不应该去摆弄哥白尼的模型,因为对于今天的科学而言,牛顿和哥白尼——更不用说亚里士多德或托勒密——“早已成为历史了”。对于日新月异的现代学术界而言,10年前的文献也许就已经过时了,更不用说那些古人的思想了。

但科学史要研究和讲述的,恰恰就是那些对于科学而言早已过时的事物。

那么,为什么那些过时的事情还值得一提呢?过时的东西难道不应该完全舍弃掉吗?

的确如此,亚里士多德的自然哲学被完全舍弃了,托勒密的天文学,经院哲学和炼金术等等,都被完全舍弃了。如果今天的一个学者还在使用经验哲学的风格探讨哲人石的性质,那么他一定会被主流科学界嗤之以鼻。

然而我们为什么又要在科学史中捡起那些过时的事物呢?

一些作家遮遮掩掩,不愿意承认自己关心那些过时的东西,他们辩解说古代人的那些方法和结论总有一些没有过时的,总有一些最终被现代人继承下来的精华部分,这才是科学史关注的焦点。这就是我在第一讲中提到的辉格式的编史方式,在他们眼中黄道婆比亚里士多德重要。事实上这类作者关心的不是“历史”,而是无历史的东西,是那些貌似永恒的科学真理。

另一些作者大大方方地探讨过时的事物,但只是抱着某种“猎奇”的心态,其实也并不关心这些过时是事物与我们的现实有什么关系。

而我的科学史试图名正言顺地谈论过时的事物——它们不是因为残留下某些精华而显得重要,而是因为“过时”本身所以重要。

“过时”一词不只是一个贴在事物头上的标签,它蕴含了一个动态的演变过程——过时之物首先总是时尚的,它在某一个时代曾经是有用的或正确的,而它的地位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演化,因而在另一个时代变得“不合时宜”。

所以每一个过时之物都揭示了时代的奥秘——它为何曾经被人崇尚,又为何在如今被人厌弃?

我们很容易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否定那些事物——它们错了,他们蠢了。然而只有当我们能够对作为整体的时代变迁有所领会时,才有可能真正理解“过时”究竟何以可能。

一个现代人如果坚持日心说,我们也许可以斥其愚蠢,然而古代人之所以认同日心说,却不是因为愚蠢。几千年的进化史并不能让现代人天生就比古人聪明多少,古人不是傻瓜。那些睿智的古代学者之所以会认同那些过时的东西,是出于他们所处的时代环境,而我们之所以不再认同那些东西,也是出于我们所处的时代环境。“过时”并不意味着愚蠢或错误,而是“不合时宜”。

古代人因其时代背景而持有成见和误区,但我们现代人就不再有成见和误区了吗?古代科学已经成为历史,但现代科学难道已经跳出历史之外了吗?

阅读历史至少能教我们保持谦逊:我们之所以比古人高明,只是因为我们比他们经历了更多“历史”,从而有了更宽阔的视野。但如果我们抛弃了历史,自以为跳出了历史之外,把古人的“时宜”理解为愚昧无知,却把我们这个时代的“时宜”误认作超越时代的永恒标准,那么我们也终将固步自封。

在科学史中,我们看到古代科学家们是如何受困于他们的成见和定势,又是如何突破了他们的时代,建立起新的时尚。从过时的事物中,我们探究的是时代的奥秘,我们从中体会古代人的时代局限性,也探索着我们自己时代的局限性。

理直气壮地研究过时之物(胡翌霖:《过时的智慧——科学通史十五讲》自序)

  • 版权归全国科技史教学网所有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dhs.tsinghua.edu.cn/tnhs/index.php/2024/07/30/lzqzdyjgszwhylgsdzhkxtsswjzx/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等十七部门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二十条措施》 教学动态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等十七部门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二十条措施》

点击进入原文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等十七部门印发 《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二十条措施》的通知 京教基二〔2024〕28号 各区教委、区委宣传部(文明办)、网信办、发展改革委、科技...
科学文化出版与世纪之交的科学传播浪潮(范春萍  ) 教学动态

科学文化出版与世纪之交的科学传播浪潮(范春萍 )

  本文下载地址: 科学文化出版与世纪之交的科学传播浪潮   科学文化出版与世纪之交的科学传播浪潮 范春萍 摘 要:将世纪之交1992-2005年的科学文化出版和科学传播浪潮,分为...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 科学编史学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

新华社2024 年 8 月 26 日授权发布。原文链接 点击进入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 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 (2024年8月6日)   教师是立教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