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届全国科技史教学研讨会
时间:2008年10月30-31日
地点:上海东华大学
主办者: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东华大学人文学院
同时召开专业委员会首次全体会议
会议日程
说明:
- 为了最大程度的实现信息共享,本次会议全程不分组,均为大会发言。
- 每位代表发言时间15分钟,5分钟讨论,总用时20分钟。如果发言超时,将在讨论时间中扣除。
- 为了节省时间,务请发言者于10月29日晚10点之前将PPT(如果在报告中使用PPT的话)发给会议组织者周德红老师dehongzh@dhu.edu.cn;如果PPT过大,不方便通过电邮发送,则请于每场报告之前与会议工作人员联系。
10月30日上午,旭日楼400演讲厅
开幕式
时间:8:00-8:40
主持人:吴国盛
张怡教授(东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致辞
江晓原教授(中国科技史学会副理事长)致辞
照集体相
第1场
时间:8:40-10:30
主持人:胡化凯
主题:科技史学科点的建设经验I
- 杨小明:充实而有光辉谓之大——东华大学的科技史教育(25+5分钟)
- 袁江洋:科学史所科技史教学情况
- 曲安京:西北大学的本科科学史教学实践
- 王思明:如何在农科大学发展科技史教育
- 潜伟:求真务实,重铸科工——北京科技大学科学技术史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简介
休息10分钟
第2场
时间:10:40-12:00
主持人:冯立升
主题:科技史学科点的建设经验II
- 姜振寰:哈工大科技史学科的历史与展望
- 刘洁民:北师大科技史硕士课程设置以及科技史对中小学理科教育的意义
- 张立:浙江大学科技史硕士点的历史与现状
- 张明雯:哈师大科学技术史教学和学科建设的几点认识
10月30日下午,旭日楼211室
第3场
时间:1:30-2:50
主持人:肖玲
主题:科学史的教育功能I
- 江晓原:科学史课程在通识教育中的位置
- 李建珊:当代科学教育中的科学史向度
- 关晓武:关于科学技术史教育中人的形象
- 蒋功成:论科学史在科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核心作用
休息10分钟
第4场
时间:3:00-4:20
主持人:刘爱玲
主题:科学史的教育功能II
- 刘学礼:复旦科技史教学及学生科技史社团活动情况
- 甘永超:科技史的新使命:制定新战略、指导科技实践
- 邹海林:结合计算机专业教学进行科学素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 袁冰岩:如何把科学史课程打造成一门大学科
休息10分钟
第5场
时间:4:30-6:10
主持人:侯甬坚
主题:科学通史的教学经验I
- 纪志刚:展演科学的画卷——图片在科学史教学作用的探索(周四)
- 鲍鸥:科学技术史课程的作业设计
- 邓可卉:科技史通识课和研究生相关课程的教学目标探讨
- 朱晶:科学通史教学过程中的困惑与体会(周四)
- 尹晓冬:科技史教学中点与面结合的问题探讨
10月30日晚,中心大楼第一会议室
科技史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全体会议
时间:7:30-8:30
10月31日上午,旭日楼400演讲厅
第6场
时间:8:00-10:00
主持人:张柏春
主题:科技史研究生培养经验
- 万辅彬:科技史硕士课程设置的思考
- 吴国盛:“科学史名著选读”读些什么?
- 王星光:《中国古代科技典籍选读》编写的几个问题
- 宁晓玉:关于西方经典天文著作教学的几点想法
- 任玉凤:科学哲学专业研究生的科学史课程设置
- 诸锡斌:云南农大科技史研究生培养工作简介
休息10分钟
第7场
时间:10:10-12:10
主持人:倪根金
主题:专科史的教学经验
- 张大庆:医学影视在医学史教学中的作用
- 程伟:中医院校中国医学史教学怎样实现向一般医学史乃至科学史开放
- 李志平:浅谈医学史的史学功能
- 卜风贤:农业史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
- 蒙虎:数学史教学中“数学与宗教的关系”问题探讨
- 朱凤琴:通修课《古今数学思想》的教学实践
10月31日下午,旭日楼400演讲厅
第8场
时间:1:30-3:30
主持人:纽卫星
主题:科学史学科建设
- 钱永红:教育、科学史界翱翔的“小鸟”
- 罗见今:谈谈科学史教师的吐故纳新
- 翟淑亭:我国科学技术史一级学科的确立过程
- 李艳平:科学史法兰西风格的形成
- 刘华杰:用"双非原则"透视科学史研究
- 吴新忠:科学史是科学哲学的经验基础
休息10分钟
第9场
时间:3:40-5:20
主持人:徐泽林
主题:科学通史的教学经验II
- 刘兵:关于多层次、多样化科学史教学的经验与思考
- 关增建:在上海交通大学开展科技史教学的做法和体会(周五)
- 杨舰:本科生“科学技术通史讲座”的教材建设(周五下午)
- 简小庆:浅议高校科技史教学的度、量与手段
- 王永礼:少课时科技史课程教学内容安排探索
休息10分钟
闭幕式
时间:5:30-6:00
主持人:韩健平秘书长
吴国盛(主任委员)做会议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