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届全国科技史教学研讨会
时间:2016年7月25-28日
地点:南宁
主办者: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广西民族大学
同时召开第二届全国科技编史学论坛
第六届全国科技史教学研讨会暨第二届全国科技编史学论坛
时间:7月25日(周一)报到,26-27日开会,28日散会
地点:广西民族大学校内
26号上午,教学研讨会
开幕式8:00-8:30
主持:吴国盛
致词:
万辅彬(广西民族大学教授)
孙小淳(中国科技史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第一场 8:30-10:00
主持人:曲安京
每人报告20分钟,评议5分钟,提问5分钟
- 吴国盛:“科学通史”教学方案及其问题,评议人:钮卫星
- 刘兵:面向本科生的非典型科学史课程教学探索,评议人:石云里
- 刘晓:国科大科技通史教学的实践与展望,评议人:胡化凯
茶歇10:00-10:20
第二场 10:20-12:20
主持人:潜伟
每人报告20分钟,评议5分钟,提问5分钟
- 胡化凯:《科学思想史》编写纲领简析,评议人:吴国盛
- 熊为民:口述科技史教学初探,评议人:王扬宗
- 翟淑婷:预审在学位论文质量控制中的应用---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学技术史学科为例,评议人:胡化凯
- 汪常明:科技史学科下的《科技考古》教学讨论,评议人:潜伟
26号下午,教学研讨会
第三场 2:00-3:30
主持人:杨舰
每人报告 20分钟,评议5分钟,提问5分钟
- 尹北直:由“知”入“识”——农林院校科技史通识课建设新方向,评议人: 莫力
- 莫力:农业科技史课程设置与设计,评议人:贾兵强
- 马伟华:浅谈科技史在历史学类专业培养中的必要性,评议人:王红
茶歇3:30-3:50
第四场3:50-6:00
主持人:尹晓冬
科技史学科评估各个博士点及硕士点介绍发言,每个单位5-10分钟
27日上午,编史学论坛
第一场 8:00-10:00
主持人:吴国盛
每人报告30分钟,讨论10分钟
- 郭世荣(内蒙古师范大学):西学东渐背景下的东亚科学编史问题
- 姜丽婧(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从模式生物到特有物种--全球视野的实验生物科学史编史学
- 钮卫星(上海交通大学):发生在盛唐的“学术剽窃”——试析对“《大衍》写《九执》公案”的多重“辉格”解读
茶歇10:00-10:20
第二场 10:20-12:20
主持人:胡化凯
每人报告30分钟,讨论10分钟
- 潜伟(北京科技大学):科学技术史的定量研究:源流与方法
- 曲安京(西北大学):编史学中高阶与范式的数学意义
- 石云里(中国科技大学):政府规制下的中国古代科学:以清前期的情况为例
27日下午,编史学论坛
第三场 2:00-4:00
主持人:万辅彬
每人报告30分钟,提问10分钟
- 孙小淳(中国科学院大学):《周髀算经》的“公理系统”是如何建立的?
- 汪前进(中国科学院大学):近年中国地图学史研究的新动态
- 王扬宗(中国科学院大学):关于中国现当代科学史研究的若干思考
茶歇4:00-4:20
第四场4:20-5:50
主持人:刘兵
每人报告20分钟,提问10分钟
- 章梅芳:后建构女性主义科学编史学的理论转向
- 晋世翔:早期希腊的城邦和宇宙
- 容志毅: 巫蛊研究与“四重证据法”的提出:以南方巫蛊药研究为例
闭幕式5:50-6:20
主持人:尹晓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