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26日系学术例会纪要第129期:邓涵“加洛林时代天文学写本《莱顿阿拉提亚》中星座图像的功能”

2022年10月26日系学术例会纪要第129期:邓涵“加洛林时代天文学写本《莱顿阿拉提亚》中星座图像的功能”已关闭评论1,253

2022年10月26日系学术例会由本系2021级硕士生邓涵主讲。题目是“加洛林时代天文学写本《莱顿阿拉提亚》中星座图像的功能”。

2022年10月26日系学术例会纪要第129期:邓涵“加洛林时代天文学写本《莱顿阿拉提亚》中星座图像的功能”

邓涵主讲

中世纪文化中的“文本和图像”是一个充满了多样性的跨学科研究领域,这个研究领域将视觉材料和语言材料的研究相结合,以加深对中世纪文化的理解。在常见的文化史叙事中,书写文本在加洛林时代(8–9世纪)的文化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但这一时期的写本材料却展现了文本与图像间的特殊张力,文本并非总是单方向地规定着图像。在天文学领域,加洛林时代存在一类非历算性质的天文著作,其中一条重要传统是自古代阿拉托斯所著教谕诗《现象》(Phaenomena)所衍生的“阿拉提亚”(Aratea,意为“属于阿拉托斯之物”)文献,其特点是在写本中常附有丰富的星座图像。缮写于9世纪初的《莱顿阿拉提亚》(Leiden Aratea)是此类文献在加洛林时代的代表性写本,对它的研究能够用于解释加洛林时代绘图写本中图像的作用及其与文本的互动关系。

报告人首先指出了加洛林时代天文编史学倾向的转变:由伊斯特伍德(Bruce S. Eastwood)开始,从聚焦于“历算”扩展到对一批古代天文学文献的接受史研究。这批文献中缺失了有着古代图像传统的一组“阿拉提亚”文献,而布卢姆(Dieter Blume)和多兰(Marion Dolan)都意识到了图像传统的重要性。因此,报告人以“阿拉提亚”文献为切入点,基于布卢姆和多兰为中世纪天文图像和“阿拉提亚”传统开辟的研究图景,沿着加洛林时代天文学文本中的古代图像传统这条线索进行研究。

随后,报告人介绍了古希腊诗人阿拉托斯(Aratus)的天文学长诗《现象》,并介绍了其衍生作品“阿拉提亚”的传播史。“阿拉提亚”的叫法源自西塞罗(Cicero),之后衍生自《现象》的一系列拉丁文本被统称为“阿拉提亚”。其中日耳曼尼库斯(Germanicus)和阿维埃努斯(Avienus)的译本较为重要。接下来,报告人又介绍了一本插图制作精美的9世纪写本《莱顿阿拉提亚》(现藏于莱顿大学图书馆,现代排架号Leiden MS Voss. Lat. Q.79),其中配有大量插图,被称为“加洛林时代对古代写本的最精良抄本之一”。报告人还评述了德克尔(Elly Dekker)和道依茨(Rembrandt Duits)两位学者的工作,并明确了本次汇报的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和研究目的。

在整理对比了《莱顿阿拉提亚》及其衍生抄本Boulogne–sur–Mer MS 188中图像的星座顺序和诗歌文本中的星座顺序后,可以识别出星座图像至少拥有的四种功能:(1)基于图像的绘制引入外部的新文本;(2)通过图像聚合叙事单元并引入一种新的阅读方式;(3)利用图像引导阅读或重构文本;(4)通过图像补充脱离于文本的新知识。

报告人最后总结道:加洛林时代是一个文本占据主导地位的时代,与此同时,在具体写本制作与阅读层面的图文关系多样性仍是不应被忽视的。

报告结束后,与会师生进行了热烈讨论。吴国盛、胡翌霖、蒋澈等老师和黄宗贝、牛泽、孙逸凡等学生对报告提出了一些评论和疑问,并就报告人接下来的研究方向给出了建议。主要包括:给出西方学界图像研究的一般概貌,梳理图像传统研究的学术史,更清晰地定位自己的研究;突出图像研究的独特性,将之置于更大的学术背景中,体现学界共同的研究兴趣;梳理星座图像的传承史,划定未来的研究范围等。

weinxin
我的微信
关注科学史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2年10月26日 13:17:20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dhs.tsinghua.edu.cn/?p=9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