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9日系学术例会纪要第128期:孙逸凡“电的概念在晚清的演变”

2022年10月19日系学术例会纪要第128期:孙逸凡“电的概念在晚清的演变”已关闭评论1,293

2022年10月19日系学术例会由本系2021级博士生孙逸凡主讲。题目为“电的概念在晚清的演变”。

2022年10月19日系学术例会纪要第128期:孙逸凡“电的概念在晚清的演变”

孙逸凡主讲

晚清西学东渐给我国带来了崭新的电学知识,电的各种学说在不同时期传入我国,形成了相互竞争的态势,其中就包含“一气说”、“二气说”、“二元电气流质”、“电源于力”以及“电子说”等多种理论,呈现出此起彼伏的特点。“一气说”和“二气说”是电的定义的早期简单版本,流行于1850至1870年代。“二元电气流质”是电的二元论假说的进一步深化,“电源于力”是基于牛顿力学观的解释,认为电并非实体粒子,这两者流行于1880年代至20世纪初,并以“二元电气流质”为主流。电子的概念在1903年传入我国,成为当时对电的本质的最新认识。与此同时,晚清知识分子对电的理解,也不是简单的全盘接受西方理论,而是以中学为“地基”,努力在其上嫁接西方“电学大厦”。

首先,报告人先回顾了晚清电学传播史领域的前人研究,相关电学译著以及科技期刊中包含的物理学知识,以及晚清科幻小说中电学知识的应用。其次,报告人介绍了晚清电学东渐之前的背景,包括西方电学三百年发展史,明末清初第一次西学东渐,以及中国古代已有的电学知识。

接着,报告人梳理了《博物通书》、《博物新编》、《格物入门》、《电学》等书籍中关于电的概念和解释,总结了电的一气说与二气说的理论,追索了其西方渊源,并分析了电的一元论学说在晚清流行的原因。之后,报告人解析了《电学纲目》、《电学须知》、《电学图说》、《增订格物入门》等电学书籍中电的概念,其中包含二元电气流质和电源于力的说法,作为电的概念演变的第二个阶段。第三阶段则以电子一词的概念和知识传入为标志,电学发展进入新纪元。

最后,报告人以谭嗣同、孙宝瑄、黄益斋为案例,展示了晚清知识分子对电的概念的理解和认识。他们仍然秉持着浓厚的传统观念,使用传统概念和词汇而不是西学术语,一直努力的在中国已有的知识根基之上嫁接西方电学,用儒学、佛学、周易、阴阳五行等等学问,去类比和理解电学。他们也会结合中学西学进行一些“创造”,提出自己的看法,但是,这种嫁接法最后是失败的,中西结合的创造也没能成功。西方电学自有其根基与大厦,而我国古代的知识基础不足以直接支撑起这座电学高楼。

报告结束后,胡翌霖老师首先提出修改建议,第一是留意器物层面和技术引进造成的对电的概念的理解和接受的影响,第二是富兰克林的电学一元论在西方是主流还是非主流尚存疑问,第三是电学进入中国,作为新奇展示和表演层面的部分有无史料,第四是问题意识上还需要提炼和明确。孙正坤老师提议要多关注谭嗣同等人的中学基础,比如天人感应等观念。刘骁老师提出,也可以关注通商口岸的中国人以及留洋学生群体对电是如何理解和接受的,以及关于科学传播主导权的讨论应该在正文有所体现。盛星元同学补充了来华传教士麦都思出版的英汉词典,其中也有电的词条。其他同学也提出了补充和修改意见,比如增加相应的报刊史料等。

weinxin
我的微信
关注科学史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2年10月19日 11:52:46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dhs.tsinghua.edu.cn/?p=9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