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科史哲讲座第47讲预告:黄怡洁“感知与类比——在17世纪下半叶的英国解剖脉搏”

清华科史哲讲座第47讲预告:黄怡洁“感知与类比——在17世纪下半叶的英国解剖脉搏”已关闭评论1,803

清华科史哲讲座第47讲预告:黄怡洁“感知与类比——在17世纪下半叶的英国解剖脉搏”

主题:感知与类比——在17世纪下半叶的英国解剖脉搏

主讲人:黄怡洁(剑桥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  博士候选人)

时间:2021年12月30日(周四)晚19:00–21:00

方式:腾讯会议 614 817 057(无密码)

内容提要:

1670年前后,英国解剖学家、医生、伦敦皇家学会成员埃德蒙·金(Edmund King)提出了有关人体结构与功能的一组新颖观点。依他所见,人体归根结底由各种有机管道及其内液体构成。在这一时期的欧洲,一些自然哲学家开始利用新近滥觞的显微镜技术观察自然,而金对人体的解剖观察亦有赖于显微镜的辅助。但是,显微镜带来的视觉放大并非无穷,被打开的人体却总有眼睛与光学镜片无法企及的深处。如果不能看遍其细微结构,金何以断言人体即一个管道集成体?本文聚焦于金的解剖观察,并着重分析其中关于脉的论证,以此思考作为近代早期西方科学书写与认知流派的“观察”(observation)如何通过类比构造感知、规训判断、创作科学“事实”。

主讲人简介:

清华科史哲讲座第47讲预告:黄怡洁“感知与类比——在17世纪下半叶的英国解剖脉搏”

     黄怡洁:剑桥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博士候选人,剑桥基金会学者。她的博士研究关注17世纪晚期至18世纪早期英格兰医疗世界中的脉学知识与脉诊实践,旨在考察脉作为一种医学概念和身体实体,如何在这一时期不同文本、人群和文化中被理解、感受和沟通,进而探讨以钟表和数字加以计量的脉诊如何在该情境中诞生。她的研究兴趣包括近代早期英国与欧洲医学史、身体史、自然哲学史以及同时期东西方医学间的知识交流。

weinxin
我的微信
关注科学史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1年12月23日 16:32:10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dhs.tsinghua.edu.cn/?p=9223